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习题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习题:第1单元+专题训练1+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习题:第1单元+第1课+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习题:第1单元+第2课+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习题:第1单元+第3课+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习题:第1单元+素质升级检测1+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习题:第2单元+第4课+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习题:第2单元+第5课+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习题:第2单元+第6课+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习题:第2单元+第7课+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习题:第2单元+素质升级检测2+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习题:第2单元+专题训练2+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习题:第3单元+第10课+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习题:第3单元+第8课+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习题:第3单元+第9课+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习题:第3单元+素质升级检测3+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习题:第3单元+专题训练3+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习题:第4单元+第11课+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习题:第4单元+第12课+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习题:第4单元+第13课+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习题:第4单元+素质升级检测4+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习题:第4单元+专题训练4+Word版含答案.doc
第一单元 第一课
一、课内双基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 16502185( B )
①如果没有张经理当初煞费苦心的筹划,天润公司怎么会由一个十几个人的小公司发展成如今闻名一方的大企业。
②尽管媒体已经报道了有关该保健品欺诈销售的新闻,但许多人还是前仆后继,投入大量资金购买,真是让人难以理解。
③局领导在动员大会上谈到,有的人年纪轻轻就在单位里无所用心,看似自在悠闲,实则虚掷时光,浪费生命,辜负了大家对他的期望。
④2017年的中国电影院线可谓惨淡经营,在上映影片增加、银幕数激增的情况下,全年总票房同比仅上涨3.7%,单张银幕票房更下降了20%。
⑤三年前,该廉租房工程进行到一半时,就遭遇了资金短缺的困境,整个工程被搁置至今,功亏一篑,令人惋惜。
⑥由于所处地域特殊,该城中村里居住的人员来自全国各地,平日里五方杂处,人声鼎沸,好不热闹。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解析】 ①煞费苦心,形容费尽心思。②前仆后继,形容不怕牺牲,英勇奋斗。③无所用心,形容对什么事情都不去用心,都不关心。④惨淡经营,在困难的环境中艰苦努力地经营。⑤功亏一篑,比喻事情只差最后一点力量而未能完成。⑥五方杂处,各个不同地方来的人错杂居住在一个区域。
2.下列有关古代官制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 16502186( B )
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B.“署”表示授予官职,“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权”则表示暂代官职。
C.“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陈情、诉说心曲之意,如《出师表》《陈情表》。
D.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
【解析】 “署”表示代理、暂任官职。
3.对“行不上半里多路,看见一所古庙,林冲顶礼道:‘神明庇祐!改日来烧纸钱。’”一句分析不当的一项是导学号 16502187( B )
A.为后面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
B.表明了林冲已感到走投无路,只好求助于神明。
C.反映了林冲随遇而安的思想。
D.“行不上半里多路”是当时(宋元时期)的口语,和现代汉语的规范有区别。
【解析】 此项的分析与林冲的性格及当时心理不吻合。
4.林冲性格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安分守己,忍辱负重,随遇而安”,下列叙述不能证明这一特点的一项是导学号 16502188( D )
A.课文开篇写林冲和李小二的对话,可以佐证:他明知高俅“生事陷害”,自己才吃了官司,被刺配到沧州,但和李小二说到这件事时,他并不气愤、痛恨,还称高俅为“太尉”,甚至认为是自己冒犯了高太尉才受了官司。
B.管营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林冲是心有疑
……
第一单元 第三课
一、课内双基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 16502205( B )
①10月末,文在寅政府在稳定了根基后开始着手修复外交中的当务之急——对华关系问题。
②随着振聋发聩的一声巨响,观海二路一家饭店突然蹿出一个大火球,塑钢门以及玻璃窗被炸碎,碎片四散。
③在《变色龙》这篇著名的小说里,契诃夫以精湛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一个专横跋扈、欺上瞒下、见机行事的沙皇专制制度走狗的典型形象。
④两位老人共同经历了半生风雨,从结缘到相守,他们从没红过脸,直到现在两人还是白头如新,恩爱有加。
⑤建国初期,英雄的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不因人成事,凭自己的力量初步建立起新中国的经济体系,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⑥时下,不少领导干部会场上西装革履,镜头前风光无限,实际上是沐猴而冠,其背后所为,不仅丧失党性,而且丧失人性。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①⑤⑥ D.③⑤⑥
【解析】 ①当务之急:当前急切应办的事。②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响声,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③见机行事:看到适当的时机立即行动。此处应用“见风使舵”。④白头如新:交朋友彼此不能了解,时间虽久,仍跟刚认识一样。⑤因人成事:依赖别人的力量办成事情。⑥沐猴而冠:沐猴戴帽子,装成人的样子。比喻装扮得像个人物,而实际并不像。
2.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导学号 16502206( A )
A.由于在选材与工艺上独树一帜,郫县豆瓣虽未加香料却香味醇厚、不添油脂却色泽油润,是川味食谱中常用的调味佳品,并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B.为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应建立健全政府奖补与企业成本控制、南水北调引江水使用量相结合的水价补偿,发挥政府调控作用,推动水价调整顺利实施。
C.根据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建议,《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对报告作了无数次修改完善,以工匠精神细心打磨,更好回应人民群众近期的关切热点,彰显时代特征。
D.《美丽中国唱起来》是央视音乐频道旨在用音乐和文化来展示中国美丽山河、展现中国基层风貌、传递中国人文精神为目的,倾力推出的一档全新的特别节目。
【解析】 B项,成分残缺。在“水价补偿”后加“机制”。C项,成分残缺(或结构混乱中的“张冠李戴”)。在“更好呼应”前加上“使报告”(或不是“起草组”“回应热点,彰显特征”,而应是“报告”)。D项,句式杂糅。删除“为目的”或者删除“旨在”、把“用”改为“以”。
3.两年后的端午节,翠翠和祖父再次去城里河街看龙船和军士的演出,但为什么“总不如那个端午所经过的事情甜而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 16502207( D )
A.这是因为翠翠对龙船和演出已经不再感到新鲜,她已经从天真烂漫的少年渐渐长成一个“大人”。
B.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关心的不再是节日的游戏。
C.从下文祖父和别人的对话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祖父已经开始考虑翠翠的“大事”了。虽然在这一部分中作者写得比较含蓄,但是从二老的询问和祖父无意的问话中不难看出这一点。
D.因为后来的龙船表演已经不如原来的艺术水平高了,让人看了兴味索然。
4.下面对沈从文小说的语言特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 16502208( B )
A.如水一般的抒情笔致,语言柔和清丽,明净澄澈,自然流畅,平缓深远,充溢荡漾着水的气息。《边城》的环境、风情、人物的对话,以及由语言所创造的翠翠
……
专题训练(四) 科技文整体阅读训练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导学号 16502329
中国传统高等级木构建筑的屋脊上多装饰有“脊兽”,它的应用使得建筑屋脊轮廓富于变化,尤其是大型建筑上脊兽的应用,更使得屋脊造型繁简有度,颇具清人邓石如所谓“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的构图之美。除却装饰,脊兽还有稳固瓦件的作用。其他钉帽一类的瓦饰虽不在脊上,却与瓦钉配合固定檐口端头,具有与脊兽类似的作用。
脊兽的起源约在东周,这是瓦件逐渐普遍应用的时代。已发现最早使用瓦饰的实例,见于秦雍城遗址出土、可追溯至春秋晚期的陶质建筑构件中。形式有鸟形、三瓣花形、屋形瓦钉钉帽,也有正脊脊端与后世鸱尾位置相当的羊角形构件,甚至还有人形瓦饰。这类瓦件皆为捏塑,手工造型感强烈,不似后世的模制风格,说明尚未大规模生产,正处于初创阶段。
除秦以外,东方列国也有各具特色的瓦饰,如河北灵寿中山国遗址出土的檐头筒瓦上装有叶片形并开半圆孔的巨大瓦钉钉帽等,显然是源自独立发展的瓦饰体系。
东汉时期,大量陶楼涌现,为认知当时脊兽的面貌提供了较为直接的信息。南北朝数百年间,制瓦技术大大提升,瓦饰的生产也普遍趋向于批量模制。东汉陶楼上已出现一种装饰于脊端、上下三瓦当叠起的瓦饰,其最初可能为三件独立的脊头筒瓦叠砌而成,形成风尚后,逐渐出现整体制作的做法。
纵观先秦至南北朝时期的脊饰造型题材,大致可归为鸟形、兽形、叶片形三类。其工艺从捏制到局部模制、再到整体模制,具体形象细节则缺少统一制度规范,可发挥空间大,呈现出物象杂陈的面貌。
隋唐时期的脊兽继承了南北朝的特点,出土实物中仍以兽面脊头瓦数量最巨,两京诸宫殿皆有发现。唐代除有大量兽面脊头瓦发现以外,尚未见脊头瓦前端的“仙人走兽”实物。然而敦煌莫高窟中自初唐开始,就有若干建筑壁画表现出角脊下端以筒瓦上翘叠落、每片筒瓦端头置瓦当的做法,形成锯齿形构造,颇似明清建筑上“仙人走兽”的发端,只不过还未出现兽形。
莫高窟晚唐五代寺院建筑类壁画中,还普遍出现了在建筑正脊、角脊、前檐瓦面上设置陶制或金属制火焰宝珠以为装饰的做法,使建筑整体更为华丽精致,同时起到瓦钉的作用,这也是东汉明器与九原岗北朝壁画中叶片形钉帽的造型延续。
北宋后期,“仙人走兽”的面貌已与明清时比较趋近,这应当是经历了较长时间演进后制度化的结果。两宋绘画中的亭台殿阁上,皆形象地描绘了包括各类走兽在内的脊饰。
经历了北宋时期定型和金元时期的发展,脊兽的使用到明清时更趋制度化,造型上也发生了新的改变,既不似魏晋南北朝模印的质朴风格,也不似唐宋堆塑的夸张风格,而是呈现出高度程序化的特点。其制作趋近于在方整的空心砖上加以雕饰,大型吻兽则用数块空心琉璃砖拼合,体块感十足。类型方位虽大致继承了前代,但对宋式脊饰中浓郁的民间性加以调整,追求庄严整肃,以见“威仪”。明清是古代集权制度加强的时代,这在微观的建筑装饰上也体现出来。
(选自于志飞、王紫微的《麟角峥嵘数脊兽》,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脊兽是常出现在传统高等级木构建筑中屋脊上的一种装饰,能使屋脊轮廓富于变化、造型繁简有度,并呈现出屋脊的构图美。
B.考古发现,至少在春秋晚期,我国传统木构建筑已经开始使用瓦饰,其样式有鸟形、三瓣花形、屋形、羊角形、人形等。
C.脊兽约起源于东周,捏塑的方式表明此时还未大规模生产,能使用这种脊兽的多是中国传统里的高等级的大型的木构建筑。
D.秦雍城遗址出土的陶制建筑构件和中山国遗址出土的檐头筒瓦等考古发现都能够说明脊兽来源于独立发展的瓦饰体系。
【解析】 D项,“都能够说明脊兽的出现来源于独立发展的瓦饰体系”错误,原文有“除秦以外,东方列国也有各具特色的瓦饰……”可以看出,这一段说明的是不同地区的瓦饰是独立发展起来的,而不是说脊兽来源于独立发展的瓦饰体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B )
A.在传统的木构建筑中,能够起到固定瓦件的作用的除了脊兽外,还有能够与瓦钉配合固定檐日端头的钉帽一类的瓦饰。
B.先秦到南北朝的脊饰样式少、工艺变化大、具体形象细节缺少统一制度规范等原因使得脊兽制作和使用发挥空间很大。
C.“仙人走兽”是脊饰的一种,经历较长时间的演进后逐渐制度化,应当在北宋后期已相对定型,样式与明清比较趋近。
D.脊兽在北宋时期定型、在金元时期得到发展,在明清时期更趋于制度化,并且造型的风格在明清时也呈现高度程序化。
【解析】 B项,“脊饰样式少、工艺变化大……使脊兽制作和使用发挥空间很大”错误,原文是“具体形象细节则缺少统一制度规范,可发挥空间大,呈现出物象杂陈的面貌”,意思是脊兽的形象细节缺少统一的规范,使脊兽在制作上的空间很大,“脊饰样式少”没有发挥的空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制瓦技术在南北朝得到长足发展,瓦饰生产逐渐由捏塑转变为模制,随之也由此前的单独制作逐渐形成了整体制作。
B.莫高窟晚唐五代寺院建筑类壁画的绘制技艺能证明我国一些古建筑沿用叶片形钉帽造型的火焰宝珠装饰固定瓦件。
C.瓦当是传统木构建筑上只放置在脊兽前端的一种瓦饰,比如在东汉陶楼上就有装饰于脊端、上下三个叠在一起的瓦当。
D.皇家建筑、寺庙建筑在脊兽方面改变了宋式浓郁的民间性,追求庄严整肃、显示皇家威仪体现出明清时集权制的加强。
【解析】 C项,“只放置在脊兽前端的一种瓦饰”错误,原文有“每片筒瓦端头置瓦当的做法”,意思是瓦当是放在所有筒瓦前端的一种瓦饰。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导学号 16502330
下一代触屏手机什么样?
不管触屏手机多么方便,有一点你不能不承认:你手指下的东西,一支笔也罢,一片树叶也罢,摸起来全像玻璃。因为目前的触屏技术,还无法赋予虚拟物体以真实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