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5880字。
静安区2017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
高三语文试卷 2018.01
一 积累应用
1. 按要求填空。
(1)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_________,失向来之烟霞。(李白《____________》)
(2)________,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柳永《八声甘州》)
(3)西汉时的冯唐出仕时已年过古稀,后世遂常用冯唐来形容“有志难伸”,如:左思《咏史》“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王勃《滕王阁序》“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 (1). (1)惟觉时之枕席 (2). 梦游天姥吟留别 (3). (2)不忍登高临远 (4). (3) 持节云中, (5). 何日遣冯唐?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两者兼考。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惟”“姥”。
点睛:名句名篇默写是高考的必考题型,考生要注意平时多积累名句名篇,要落实到写上,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相近的字和字形复杂字的书写,特别要注意同音异形字的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
2. 按要求选择。
(1)在国外访学的赵教授想用古诗表达对妻子的思念,以下诗句最合适的一项是(____)。
A.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杜甫《月夜》)
B.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C.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D.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江城子•记梦》)
(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
从“文明社会”的“文化”观念来看,我们可以把《边城》中的翠翠看成是无知无识、心智未开的“自然人”:她见了有“机心”的外人,不是常常要逃入深山吗? 。
A.可是,如果知识和心智发展出的只是“机心”,那就是“文化”走向狭隘的标志了。
B.因此,知识和心智如果发展出的只是“机心”,“文化”就可能走向了狭隘的境地。
C.因此,如果知识和心智发展出的只有“机心”,那就是“文化”走向狭隘的标志了。
D.可是,知识和心智如果发展出的只有“机心”,那就说明“文化”走向了狭隘境地。
【答案】 (1). (1) B (2). (2) A
【解析】试题分析:
(1)A.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杜甫《月夜》)抒发的是思归。B.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抒发对亲人的思念。C.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对友人的思念。D.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江城子•记梦》)抒发对亡妻的思念。
点睛:根据文意填空类试题是高考常考题型,这类试题考查的是考生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认真理解所给出的文段内容,然后结合所给的选项辨别哪个更合适即可。
二 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文化的融合将日益重要
①城市发展一方面需要移民,但是移民的确会带来很多相应的问题。移民带来互补性和多样性,这对经济社会发展是好事,尤其是文化领域,文化和民族多样性有益于产生重大的思想。特大城市的真正挑战在于,不同的人,习惯、文化、宗教都不一样,如果移民的融合做得不好,多样性就可能转化为冲突。如果移民是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那么,促进移民在人口流入地的融合就是必需的。未来,在公共服务逐步削弱直至消除户籍歧视之后,文化融合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于一个长期以来缺乏劳动力自由流动,且地域文化非常强的大国来说,社会心理上的排外将是一个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