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小题,约16970字。

  三明一中2017-2018学年(下)开学考
  高三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4道大题22小题,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对应位置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农耕社会,手工艺在长期劳动中产生,实用性是手工艺得以存在并延续的最基本特性。手工艺依附于传统的生活空间,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生产需要,只有少数手工艺作品仅为审美而创作。正是因为手工艺脱胎于日常生活需求,本身是一种生产实践,所以手工艺具有浓重的生活气息,蕴含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呈现出前工业社会的典型特征。
  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现代工业体系的完成,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手工艺的“技”不堪一击,远远无法跟工业生产的大规模和高效率相比。人们转向消费物美价廉的工业制品,接踵而来的是手工艺所赖以存在的实用价值完全被取代,整个行业进入衰败期。传统生活空间的逐渐消亡使得手工艺丧失了继续生存的基础,手工艺逐渐被工业文明边缘化,变成农耕文化的遗存。可以说,在现代工业的大环境下,手工艺的“技”早已失去了价值有效性,唯有“艺”所包含的审美性还昭示着其潜在的存在价值。
  新世纪以来,为了保护传统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应运而生。处境日益艰难的手工艺被拉入“非遗”的视野中,作为非遗的重点保护对象,开始重现生机。然而脱离了生存土壤的手工艺并不能真正实现重生,不可能改变其衰落的命运。工业社会建立在效率和规模生产的基础之上,手工艺无法满足人们逐日增长的物资需要,我们不会也不可能回到手工艺时代,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手工艺的审美价值也随着实用价值的消亡而逝去。
  需要注意的是,我国手工艺的审美价值尚未得到深入有效的挖掘。这既跟手工艺本身的发展受限有关,又与缺乏具有手工艺审美鉴赏眼光的群体有关。只有具备对手工艺品的鉴赏能力才能感悟到手工艺的独特审美价值。在乡下老太太的眼中,剪纸不过是为节日增添喜庆色彩的小玩意儿,在专业民俗研究者那里剪纸是集聚着浓厚乡土气息的艺术,是民间文化的符号性存在。
  为了凸显手工艺的审美价值,让更多人能够认识到并愿意投身于手工艺的现代发展中,需要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等手段,培育手工艺的审美鉴赏人群。由此,手工艺的审美价值才能得到普遍性的认可与理解,手工艺才有希望出现新的发展契机与转型,而不至于被彻底埋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摘编自张娜、高小康《后工业时代手工艺的价值重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农耕文明中的手工艺品大都具有实用价值,只有少数手工艺作品具有审美价值。
  B.工业生产规模大、效率高,其产品相对于手工艺品来说,价钱便宜、质量好。
  C.农耕文明逐渐被工业文明取代,手工艺缺乏生存土壤,这导致了手工艺的衰落。
  D.“非遗”对手工艺采取保护措施,其目的是保护传统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文立足当下问题,回顾手工艺历史演变,展望未来趋势,逻辑清晰。
  B.作者从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两个维度论述了手工艺的源起和兴衰演变。
  C.文章用乡下老太太和专业民俗研究者的例子,阐明了剪纸的文化属性。
  D.作者分析手工艺的审美价值尚待挖掘,旨在为手工艺的未来寻找出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社会高速发展创造经济奇迹时,可能造成一批传统文化的丢失或濒临消亡。
  B.手工艺品在当下时代受到冷遇,是因为许多手工艺品已不适宜生活生产需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城市的空间
  周闻道
  每当回家,我便有一种踏实的感觉,那感觉牢牢地贴在心口。家里的门是一种呵护。记得幼时,妈妈就经常唠叨,在家千般好,出门一时难。当时,对这话总是似懂非懂,也就不屑一顾。现在想来,真是年少不识愁滋味。没有想到的是,这种踏实感,坚守了几十年的精神依偎,却在偶然之间,被一缕细风轻轻颠覆。
  风从窗口吹进,礼貌而轻柔。风是无意的,不应该对我有敌意,也不会给我带来什么痛苦,只是一种习惯。想家里既拥有阳光,拥有通风透爽,又拒绝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