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7040字。
刘国钧中学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普慧课堂策略”教学案
第三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阅读
一、一轮复习总结
(一)词句含义理解题
1.词语含义理解
总结:还原法
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即“词不离句(段、篇)是阅读的重要原则。“语境”就是语言环境,它包括“外部语境”和“内部语境”。前者指情境,即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等客观因素和使用语言者的身份、思想、性格、职业、修养、处境、心情等主观因素所构成的使用语言的环境;后者指上下文,即语言自身所构成的环境条件,它对语意起着限制作用或解释作用。
2.句子含义的理解
总结:
(一)抓住位置,体会结构句;
由表及里,体会含蓄句;
还原本意,体会修辞句;
立足整体,体会主旨句。
(二)从句中不同的关键词语分析含义
从句子内部结构的层次性分析含义
从句内句外两个层面分析含义
从因果关系分析含义
(三)抓语境(大、小),抓关键词,抓结构,抓位置,抓修辞,抓因果
(二)作用分析
思考角度
(1)内容、主题
内容角度就是要考虑该内容对人物刻画、情感表达、基调奠定等方面的作用。主题角度可考虑对主题有强化、深化、突出、揭示等作用。
(2)结构、思路
结构角度可考虑有设置悬念、做铺垫、伏笔照应、首尾呼应、结构完整、承上启下等作用。思路角度可考虑暗示、揭示了什么样的思路等作用。
(3)表达技巧
不是所有的句段都有表达上的特点。如果特点较突出,则要从该技巧出发考虑渲染气氛、画龙点睛、对比衬托、象征等作用,也要注意表达技巧自身的作用。
(4)读者情感或心理
从这个角度可考虑有加深印象、激发情感、产生共鸣、深受启发、发人深思、催人想象、回味不尽、想象无穷等作用。
上述角度有关涉就要分析归纳,没有关涉就不必强答。
(三)内容要点概括
概括段(层)意
概括段(层)意最基本的方法是划分层次,提取或概括关键信息,为此需要逐句逐层地细读。
概括、归纳文意有以下三种常用的方法:
(1)摘取法
需要归纳的内容往往是段落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这些重要的词语往往嵌在主要语句中,重要的句子又常常出现在文或段的首或尾或中间。归纳时需把这些词语或句子摘录出来。
(2)合并法
把每层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或整个段落的主要内容。
(3)舍取法
①需要归纳的内容,本身有主次之分,而命题人只要求概括回答其要点,故需要对次要信息和同类信息进行舍弃。
②文段中所说的内容复杂,而命题人只要求考生答某一方面,故需要对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进行提取。
概括主旨(主题、中心思想)
概括、把握主旨的内容包括两点:一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二是作者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的概括。
概括、把握主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1)解读题目法
很多题目直接点明了主旨,是文章中心思想最精练的概括。有的题目即使没有点明主旨,也往往与中心意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最佳的思考切入点。
(2)分析首尾法
很多文章的首尾往往揭示或暗含中心意思,所以一定要对首尾的语句进行重点品悟,这样往往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主旨。
(3)分析议论抒情语句法
散文中的议论抒情语句,往往直接反映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抓住了这些语句,就抓住了文章主旨。
(4)因文而异法
写人叙事类散文要对人物作出评价或赞美,或揭示、评价事件的意义,或从人物事件中生发出对人生等问题的感悟和认识;写景状物类散文则是借景、物抒发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某种感悟;哲理性散文的主旨,往往是作者对人生或社会、生活的揭示或评价。
特点概括题
特点概括题要求概括的是散文中的人、物、景、情及环境的特点(特征),是概括题中的常见题型之一。
审题要特别注意阅读区间的把握。特点题的概括区间一般较大,不只在一段中。
答案语言一般为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这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