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广东省中山市普通高中学校2018届高考高三语文3月月考模拟试题
  广东省中山市普通高中学校2018届高考高三语文3月月考模拟试题+01.doc
  广东省中山市普通高中学校2018届高考高三语文3月月考模拟试题+02.doc
  广东省中山市普通高中学校2018届高考高三语文3月月考模拟试题+03.doc
  广东省中山市普通高中学校2018届高考高三语文3月月考模拟试题+04.doc
  广东省中山市普通高中学校2018届高考高三语文3月月考模拟试题+05.doc
  广东省中山市普通高中学校2018届高考高三语文3月月考模拟试题+06.doc
  广东省中山市普通高中学校2018届高考高三语文3月月考模拟试题+07.doc

  2018高考高三语文3月月考模拟试题01
  (一)炼字(词、句)题
  1.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然后回答问题。
  好事近①
  陆 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 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
  向子①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注】 ①向子,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免官。
  “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考查诗歌的语言的鉴赏。鉴赏诗歌的语言要能见出诗人所用的技巧,更重要的是依托诗句展开联想,体味语言的妙处。“斜红叠翠”使用借代手法,以“红”代花,以“翠”代叶,达到含蓄而不直露的效果;一个“斜”宇,写出花朵娇柔多姿、毫无呆板之态,一个“叠”字,则强调了叶片丰茂繁密的长势。
  答案 “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
  (二)炼句题
  3.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严郑公宅同咏竹①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②,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③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 ①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国公。②箨(tuò):笋壳。③帙:包书的布套。
  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
  2018高考高三语文3月月考模拟试题03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晚 望
  [清]郑珍
  向晚古原上,悠然太古春。
  碧云收去鸟,翠稻出行人。
  水色秋前静,山容雨后新。
  独怜溪左右,十室九家贫。
  有人认为,尾联破坏了全诗优美的意境,应该删去;也有人说,这两句恰是诗人匠心独运之处,不能删去。你同意哪一种意见?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概括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 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注①点出此诗作于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之时,可知作者仕途失意,对前途充满忧虑。尾联“酒阑无奈客思家”写酒兴已阑,思家之念油然而生。此句是全诗的关键,一个“客”字便是梦的缘由,梦的主旨,梦的归宿。李后主有“梦里不知身是客”,欧阳修何尝不是愁肠百结。客愁贯穿于全诗始终,令人抑郁不展,魇魔难去,“何日是归年”呢?作者仕途失意,无可奈何之意、急切返乡之情尽在其中。
  答案 ①表现了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表现了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3.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
  2018高考高三语文3月月考模拟试题07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针挑土
  从湘西回来,和朋友说起黑妮;说起在凤凰的偶遇,说起跟她去苗寨跑了一天,看她做的种种事,感慨得很;说想起一句记不全的俗语,“什么什么像针挑土,什么什么像水推沙”,黑妮就是在针挑土;黑妮!黑妮……
  一边说黑妮,脑子里一边浮现她朴素清瘦的样子,不知为什么有隐隐的心疼。凤凰是她的故乡,但和我们这些外人在一起,倒是她有几分害羞腼腆。黑妮如今工作、居住在意大利,做湘西扶贫工作的时间不短了。最初是一帮一地助学,先后帮了几十个孩子。前些年申请到一笔经费,设计了“湘援游”这个项目。如今每年都会回来几趟,带来游人,带来捐款;关键是,耐心地、苦口婆心地,教苗族妇女如何保存她们优美的刺绣艺术。“负责任的旅游”,听黑妮说,这一旅游概念正在欧洲兴起,它强调旅行者对目的地生态和文化的责任,在旅游资费中,捐出一部分作为扶持当地可持续发展的基金。
  黑妮就在其中做穿针引线的工作。
  她在大山里找出苗族传统文化仍保存良好的村寨,从房屋构造、村寨形态、人伦礼仪……最后落实到妇女们的苗绣——这是可以直接带来经济收益的活计。传统苗绣缤纷五彩,灵动有情,但如今在慢慢地退化、消失,机器绣品在泛滥。黑妮,就要跟她们一遍遍地讲,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不要跟着外面转,要相信你们的祖母和母亲,看着眼前的山水,怀着美好的心愿,做自己创造性的苗绣。
  那天,我们上午去的是老家寨,一路颠簸,开了一个多小时,我已经在揪着心开始晕车了。最后步行20分钟进寨。在山间步行其实是美好的,暖暖的冬阳,弯弯曲曲镶嵌在田野中的蛮石路,清新的空气,收割干净的田野……老家寨的妇女已得知黑妮要来,身着节日服装的她们已聚集等候,先用快乐的迎客歌在院子里欢迎,然后进屋拿出各自的绣品,等黑妮来评判。
  看样子情况不乐观。黑妮没有面露喜色,也没有愠色。她还是那么一字一句、认真地批评她们:“这个不好,一看就是跟机器学的。”“这个线不好,要用棉线。我们这次带了些来。”……
  黑妮,你这是在做什么?我站在院子里看着这一幕情景,有点发懵。她从那么远跑来,又跑了这么久的山路,就是想通过几句温和的话塑造她们对美和丑的观念吗?堂屋壁板上贴满各种画片,是这个家的装饰墙,也好似所有外来影响的象征:正中一张有些陈旧的毛主席像,把一个更陈旧的大红双喜字贴去了一大半,左边是海南风光照,右边是明星李小龙的赤身拳照,两个胖娃娃图片,一幅小小的西洋画《泉》。
  下午去另一个苗寨,又是近两小时车程。“这一个绣得比较好,就是村寨的形态不如老家寨,建了些新房。”黑妮对一个个目的地都很了解。等到回程,太阳已经有倦容了。
  晚上我们在沱江边吉夫开的咖啡馆休息聊天。吉夫是湘援游志愿者,今天一路一直是他提着大包的棉线。黑妮的湘援游,就是靠这些当地的志愿者,不取一毫地付出,才运作起来。今天开车的“李万通”,也有自己的公司。
  咖啡馆的壁挂上有一个插页,取下一看,是凤凰手绘地图,封面图案取自传统苗绣,那五彩灵动的喜鹊,我看得呆了一下,原来这样好。地图10元一份,买下可算对湘援游的支持,还可得一枚徽章作奖励。我想了想,红着脸买了四份,说回去送朋友。素静的黑妮眼睛亮了。老天!
  这有什么用!我心里说。
  有没有用,真不知道,但我忘不掉他们。我查了针挑土的俗语,原来是这样说的:“成家好似针挑土,败家好似水推沙”,“赚钱好似针挑土,花钱好似水推沙”,一下把我的心挑亮了!既然世世代代,要成就一件事都这样难,从来就这样难,那么,以难易成败来衡量黑妮们的行为,有什么意义呢?且写下这一短文,送上对她的祝福吧。
  (有删改)
  1.“黑妮就在其中做穿针引线的工作”一句单独成段,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以及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游”,集聚当地志愿者,为湘西生态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等到回程,太阳已经有倦容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