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060字。
  《醉翁亭记》课堂教学艺术镜头 
  1.醉翁是怎样“在乎”水的 
  山东烟台市实验中学陈东生 
  生:老师,应该“泉洌而酒香”才对,作者为什么要写成“泉香而酒洌”? 
  师:你提了一个很好的问题!大家谈谈看法。 
  (生默然无语) 
  师:提醒大家回忆一下学过的古诗中写酒的诗句,想想古时的酒怎样。 
  (学生讨论列举,教师选择“莫笑农家腊酒浑”“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浊酒一杯家万里”等板书) 
  生(大悟似的):过去可能因为酿酒技术的缘故吧,酒大多是浑浊的,而用酿泉的水造的酒,竟然是清澈的。 
  师:知道为什么吗? 
  生:泉水清澈。 
  师:聪明!香,可谓酒的共同特点,不足道;而用酿泉的水造的酒竟然是清澈的,这就不得不令作者—— 
  生:对酒感到惊喜万分。 
  师:这不就成了“醉翁之意在乎酒”吗? 
  生:“醉翁之意在乎水”,突出了对酿泉的喜爱之情。 
  师:很好。那能理解“泉香”了吧? 
  生:是不是可以这样讲,清澈也是泉水的共同特点,不值得夸耀,而“泉香”就很独特,就很值得“在乎”了。 
  师:泉水怎么会“香”呢?“野芳发而幽香”好理解——野花开了,散发出清幽的香气,这是可以嗅到的,难道酿泉也能散发香味,是“香水”? 
  生:这个“香”是香甜的“香”吧。 
  师:哦,香甜啊,是口感,这就对了。可见这“泉香而酒洌”是采用直接和间接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了“醉翁之意在乎水”。不过,得辨析一下,课文中的“在乎”和我们现在说的“在乎”一样吗? 
  生:不一样,文中是“在于”的意思,现在是“在意”的意思。 
  师:还要注意这个“乎”,在古文中的位置不同,意思也不一样,在句末一般是—— 
  生:表示语气,像“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师:对,是语气助词。而在句中,多是介词,如“颓然乎其间者”。 
  生:相当“于”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