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中考 素材
广东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中考解读写作提升两次对原材料进行升格的范文素材20180312113.doc
广东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中考解读基础与运用第三章词语运用辨别成语的使用是否恰当素材2018031212.doc
广东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中考解读基础与运用第四章蹭的辨析与修改常见的蹭类型素材2018031214.doc
广东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中考解读基础与运用第四章蹭的辨析与修改具体的修改蹭的技巧素材2018031215.doc
广东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中考解读基础与运用第五章句子仿写常见的修辞手法素材2018031217.doc
广东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中考解读写作提升背影素材20180312111.doc
广东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中考解读写作提升低分示例__陪伴素材20180312112.doc
广东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中考解读写作提升散步素材20180312114.doc
广东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中考解读写作提升升格作文__陪伴素材20180312115.doc
广东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中考解读写作提升升格作文__在我们这个年龄素材20180312116.doc
广东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中考解读写作提升送汤分析素材20180312117.doc
广东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中考解读写作提升原来长大并不遥远素材20180312118.doc
广东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中考解读写作提升原文展示__在我们这个年龄素材20180312119.doc
广东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中考解读阅读理解第二章实用类文本阅读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素材20180312123.doc
广东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中考解读阅读理解第三章文学类文本阅读表现手法素材20180312125.doc
广东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中考解读阅读理解第三章文学类文本阅读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素材20180312126.doc
广东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中考解读阅读理解第三章文学类文本阅读描写方法及其作用素材20180312127.doc
广东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中考解读阅读理解第四章名著阅读第八部汤姆•索亚历险记人物形象分析素材20180312129.doc
广东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中考解读阅读理解第四章名著阅读第八部汤姆•索亚历险记主要内容素材20180312130.doc
广东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中考解读阅读理解第四章名著阅读第二部西游记人物形象分析素材20180312132.doc
广东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中考解读阅读理解第四章名著阅读第二部西游记主要内容素材20180312133.doc
广东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中考解读阅读理解第四章名著阅读第九部朝花夕拾人物形象分析素材20180312135.doc
广东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中考解读阅读理解第四章名著阅读第九部朝花夕拾主要内容素材20180312136.doc
广东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中考解读阅读理解第四章名著阅读第六部童年人物形象分析素材20180312138.doc
广东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中考解读阅读理解第四章名著阅读第六部童年主要内容素材20180312139.doc
广东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中考解读阅读理解第四章名著阅读第七部鲁滨孙漂流记人物形象分析素材20180312141.doc
广东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中考解读阅读理解第四章名著阅读第七部鲁滨孙漂流记主要内容素材20180312142.doc
广东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中考解读阅读理解第四章名著阅读第三部水浒人物形象分析素材20180312144.doc
广东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中考解读阅读理解第四章名著阅读第三部水浒主要内容素材20180312145.doc
广东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中考解读阅读理解第四章名著阅读第十部威尼斯商人人物形象分析素材20180312147.doc
广东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中考解读阅读理解第四章名著阅读第十部威尼斯商人主要内容素材20180312148.doc
广东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中考解读阅读理解第四章名著阅读第十二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人物形象分析素材20180312150.doc
广东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中考解读阅读理解第四章名著阅读第十二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主要内容素材20180312151.doc
广东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中考解读阅读理解第四章名著阅读第十一部繁星春水主要内容素材20180312153.doc
广东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中考解读阅读理解第四章名著阅读第四部钢铁是怎么炼成的人物形象分析素材20180312155.doc
广东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中考解读阅读理解第四章名著阅读第四部钢铁是怎么炼成的主要内容素材20180312156.doc
广东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中考解读阅读理解第四章名著阅读第五部格列佛游记人物形象分析素材20180312158.doc
广东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中考解读阅读理解第四章名著阅读第五部格列佛游记主要内容素材20180312159.doc
广东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中考解读阅读理解第四章名著阅读第一部骆驼祥子人物形象分析素材20180312161.doc
广东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中考解读阅读理解第四章名著阅读第一部骆驼祥子主要内容素材20180312162.doc
广东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中考解读阅读理解第一章文言文阅读第一节课内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整合复习素材20180312190.doc
广东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中考解读阅读理解第一章文言文阅读第一节课内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翻译素材20180312191.doc
例句 解析
游客正乘车观看一路风景,忽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游客十分遗憾,个个叹为观止。 叹为观止:指赞叹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此处误解为因为不能继续观看风景而叹息。
这人迹罕至的崖壁上,爬满了绿茸茸的青苔。 人迹罕至:指很少有人去的地方。而“爬满青苔”的崖壁是没有人去的,所以不能用“人迹罕至”来修饰。
刘大妈满心欢喜,又让座又倒水,她多么希望这对反目成仇的兄弟早日破镜重圆啊。 破镜重圆:比喻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又团圆。用于兄弟之间不恰当。
《天下第一楼》播出后,一时间观众趋之若鹜,报刊好评如潮。 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而往,比喻很多人争着去追逐某种事物,含贬义。用在此句中,感情色彩不合语境。
一般来说,像“黔驴技穷”“狼奔豕突”“狗急跳墙”“鼠目寸光”“乌合之众”这类成语,把人比喻成“驴”“狼”“猪”“狗”“鼠”“乌鸦”等动物,都是含贬义的。
第四章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常见的病句类型)
病句类型 误例 修改说明
1.语序不当 (1)多项定语次序不当 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 把“附近的”调到“许多”前面。
(2)多项状语次序不当 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地交谈。 改为“许多老师昨天(时间)在休息室里(处所)都(范围)热情地(情态)同他(对象)交谈”。
(3)并列词语次序不当 在这次会议上,大家讨论并提出了许多问题。 将“讨论”和“提出”互换位置。
(4)副词位置不当 你要是把基础知识没有搞懂,就别忙着做竞赛题,因为这样是徒劳无益的。 一般情况下,否定副词“不”“没”“没有”要放在“把”字结构前。
(5)定语与状语混淆,位置不当 这种管子要不要换,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地引起了讨论。 应将“广泛地”调到“讨论”前面,并把“地”改为“的”。
第一节 课内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整合复习)素材
文言实词类型 例句 解析
1.通假字 (1)音同形似 玉盘珍羞直万钱。 “羞”通“馐”,“直”通“值”。
(2)音不同,但有相同的声母或韵母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
(3)音同形不同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要”通“邀”。
(4)音形均不同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河曲智叟亡以应。 ①“说”通“悦”。
②“亡”通“无”。
2.古今异义 (1)词义扩大 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古时“江河”专指长江与黄河,现在泛指江河。
(2)词义缩小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古时指妻子和儿女,现指男子的配偶。
(3)词义转移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卑鄙”古义指地位低、见识浅,而现在是品德恶劣、不道德的意思。
(4)词义交叉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怜”,古今意义都有怜悯的意思,但此处应解释为“爱戴”。
翻译方法 例句 译文
1.保留
古汉语中表示时间、地点、人名、官职等专用名称的词语可直接保留在译文中。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远调巴陵郡做太守。
2.对应
古汉语中有大量的单音节词,翻译成现代汉语时,与另一个字组合,或直接用现代汉语的一个合成词来代替,以对应现代汉语的意义。 然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然而 侍候 守卫的大臣在朝中不敢懈怠。
3.更换由于时代的原因,古汉语中有些词的意义已经发生较大变化,这就是常说的古今异义词,翻译时应注意。还有,凡是通假字,在翻译时,都要换成本字。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根据实情去处理。
4.补充
古汉语中常常省略一些成分,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必须把这些省略的成分补充进去,否则,就会出现语意不清的现象。 ①省略主语:(臣)今当远离,临表涕零。
②省略谓语: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③省略宾语:箕畚运(土石)于渤海之尾。 ①如今(我)即将离朝出征,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流下泪水。
②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减弱,第三次(击鼓)勇气已经衰竭了。
③用箕畚(把土石)搬运至渤海的边上。
说明方法 具体作用
(1)举例子 具体、直观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分类别 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3)列数字 具体而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作比较 突出强调了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5)下定义 用简明科学的语言揭示了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使读者对其有更确切的了解
(6)打比方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7)引用 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语等,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文章开头用引用,还能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8)作诠释 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9)摹状貌 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10)列图表 使读者一目了然,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