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220字。

  非连续性的文本,有连续性的应对
  2017年高考非连续性文本的考查与往年相比稍有变化。在考生常见的传记阅读中,非连续性文本选材的组合方式是“主从关系”,而今年的高考选材组合方式变成了“各自独立”。选材组合方式的变化提醒考生,考试的应对方法也应该有所调整。
  一、从提炼主题到概括话题
  在“主从关系”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材料中,考生阅读时首先需要关注的是主体性文本,从主体性文本中提炼中心。在大致掌握了主体性文本的主要内容之后,再阅读从属性文本。从属性文本一般为主体性文本的补充。如2016年全国卷Ⅰ的选材,主体性文本《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是陈忠实的传记,从属性文本有两则:
  ①陈忠实的《白鹿原》是上世纪90年代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之一,能够反映那一时期小说艺术所达到的最高水平,把这部作品放在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的大格局里考量,无论就其思想容量还是就其审美境界而言,都有其独特的、无可取代的地位,即使与当代世纪小说创作中的那些著名作品比,《白鹿原》也应该说是独树一帜的。
  (何西来《关于〈白鹿原〉及其评论》)
  ②陈忠实常讲,创作到了一定阶段,不一定是拼生活、拼艺术,而是拼人格。好一个拼人格!这正是作家自身博大的人格魅力的反应。这就不难理解他最终被公认为描摹巨大民族悲剧的圣手,成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大家之一。
  (李满星《陈忠实:回首六十五载风雨人生》)
  第一则是对于陈忠实代表作《白鹿原》的评论,第二则是对陈忠实创作观的评论。这两则材料围绕“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这一主题对主体材料进行补充,使陈忠实的形象更加丰满。
  而选材各自独立的非连续性文本彼此是平行的,各自陈述自己的事实,表达自己的观点。如2017年高考全国卷Ⅰ,实用类文本共有四则材料构成文本。考生需要分别概括四则材料的主题,然后归纳它们谈论的共同话题。材料一讲央视纪录片频道的诞生和内容编排。材料二讲央视纪录频道的观众构成和集中度。材料三讲央视纪录频道的制播运营模式。材料四讲美国国家地理频道运营模式。前三则材料是对央视纪录片频道的研究,第四则材料是对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研究,二者形成对照关系。
  从复习备考的角度讲,考生需要这种一一概括总结的训练;从考场应试的角度讲,考生还可以从每则材料的出处入手简化概括总结的过程。仍以2017年高考全国卷Ⅰ实用类文本阅读为例,四则材料分别出自《真实聚焦:2010-2011中国纪录片频道运营与纪录片产业发展纪录》、“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2011年国家纪录片频道发展报告(下)》、《多元延伸,有机互动——美国国家地理频道运营模式初探》。从出处即可得到材料是对纪录片频道的研究这一话题,其中包含了中美的对比。
  对于许多考生而言,非连续性文本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