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道小题,约9530字。
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第二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高二语文
出题:高二语文组 审核:韶亚琴
本次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6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陶器从最初的零星出现到大规模、大范围地生产,有特定的社会文化 。陶器制作历史悠久,累积重重,要从 、交互作用的社会文化现象中对其 ,仍任重道远。
A.因缘 错综复杂 寻根究底 B.因缘 错综复杂 追本溯源
C.姻缘 参差不齐 追本溯源 D.姻缘 参差不齐 寻根究底
2. 下列歌词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
A. 山是山,水是水,往事恍然如云烟,流浪心已憔悴,谁在乎?英雄泪。(《英雄泪》)
B. 过去的誓言,就像那课本里缤纷的书签,刻划着多少美丽的诗,可是终究是一阵烟。(《光阴的故事》)
C. 冷冷的冰雨在脸上胡乱地拍,暖暖的眼泪跟寒雨混成一块,眼前的色彩忽然被掩盖,你的影子无情在身边徘徊。(《冰雨》)
D. 爱是漫长的旅途,梦有快乐梦有痛苦,悲欢离合人间路,我可以缝缝补补。(《风雨无阻》)
3.书院是中国古代民间教育机构,下列对联中不适合悬挂在书院的一项是(2分)
A.东林讲学以来必有名世 南方豪杰之士于兹为群
B.考古证今致用要关天下事 先忧后乐存心须在秀才时
C.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 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
D.人至上圣贤书可耕可读 德为绳祖宗恩可报可酬
4.下列语段空缺处应填入的语句,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
《七月》是一份集体的、或曰“大我”的回忆。因为是回忆,所以思绪是流动的,叙述是跳荡的。一根或起或伏、若明若暗的线,牵绾起活泼的思绪、跳荡的旋律。 。《七月》追述春夏秋冬的故事,却不是记录春夏秋冬的《月令》;铺叙一岁耕桑的苦乐,却不是安排耕种与收获的农书。 。因为是“大我”,所以它可以包容无数的“小我”。 。它是阳刚的,却不妨阳刚中有阴柔。它尽可以在一个大结构中,细心经营一个一个的小结构。《七月》为平平常常的劳作注入了生命, 。
①它是鲜活的诗,也是永久的史 ②它可以散漫开,又可以归拢来
③它是写实的,却不为“实”所缚 ④它是粗放的,却不妨粗放中有细腻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②①④③ D.②③④①
5.下列对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冬梦”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借用书法元素,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B.用汉字笔画的变形展现冰雪运动员的英姿,体现了冬奥会运动项目的特征。
C.其中充满韵律感的线条,寓意要顽强拼搏、历经坎坷才能获得圆满成功。
D.赋予汉字“冬”以动感和力度,代表了奥林匹克运动的激情、青春与活力。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6、下列加点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此矢所以志也 作标记 然而圣主不加诛 杀戮
灾所被者几乡 覆盖 其讲之精矣 讲求,提倡
B.岁靡廪粟 消耗 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舍弃
公敛富人所输 运输,输送 卒然临之而不惊 面对
C.引绳而绝之 使……断 头童齿豁,竟死何裨 残缺
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 怪罪 处疾病之无归者 安顿
D.然尚恨有闕者 遗憾 嵩将诣州讼理 争辩,争论
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 计算 子房以盖世之才 超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徐锴,会稽人。锴四岁而孤,母方教兄铉就学,未暇及锴。锴自能知书。稍长,文词与铉齐名。元中,议者以文人浮薄,多用经义法律取士,锴耻之,杜门不求仕进。铉与常梦锡同直门下省,出锴文示之,梦锡赏爱不已,荐于烈祖,未及用,而烈祖殂。元宗嗣位,起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