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张。有教学设计,约2580个字。
语文集体备课卡
年级 总课时数 课题名称 课时 授课时间 主备人
八 《大自然的语言》 1 李权瑛
课时目标 1、树立人类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才能良性发展的观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进而认识和了解自然的热情。
2、了解全文的说明结构,准确清楚地把握大自然中有哪些种类的“文字”。
3、掌握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课时重点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课时难点 1、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教学过程 个性修订
一、基础知识:
1、字词积累:(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萌(méng)发翩(piān)然
销声匿(nì)迹连翘(qiáo)
衰(Shuāi)草连天风雪载(zài)途
2、走进作者: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20世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教育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读课文两遍,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明确:
(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2)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3)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4)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2、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1)选两位同学划分段落层次,理清全文思路,并板示,其余同学评价。
明确:第一部分(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