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题,约14950字。
聊城市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测高一语文试题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组是
①药品注射剂审评审批中,口服制剂首当其冲,口服制剂能够满足临床需求的,不批准注射制剂上市。
②科研人员通过“悟空”卫星成功获取了目前国际上精度最高的电子宇宙射线能谱,该能谱将有助于发现暗物质存在的蛛丝马迹。
③《我在故宫修文物》等一类非遗技艺纪录片口碑好,热度高,但专业人士希望纪录片不是浅尝辄止的宣传,应更深人触及非遗的“魂”。
④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技术和游戏化能让学生们通过图形模拟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扩展了体验式学习的概念⑤如今的孩子,是名副其实的“网络原住民”,小小年纪频繁“触网”,而网上信息鱼龙混杂,尚未成年的孩子沉浸其中,风险重重。
⑥成都市从2018年1月1日零时起取消“五路一桥”车辆通行费,无独有偶,武汉市最近也宣布2018年起取消市内路桥收费。
A. ①②④ B. ②③⑥ C. ③④⑤ D. ①⑤⑥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修改。可以用排除法。①“首当其冲”: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使用错误。排除A项、D项。②“蛛丝马迹”:比喻事情所留下的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使用正确。③“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很不深入钻研。使用正确。④“身临其境”:亲自到了那个境地。使用正确。⑤“鱼龙混杂”:形容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使用对象错误,不能用于“网上信息”。排除C项。⑥“无独有偶”:虽然罕见,但是不止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或成对儿。借以表示两事或两个人十分相似。使用正确。本题答案B项。
点睛:分析成语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①要分辨成语的语义,有的成语有表层意和深层意,切忌望文生义。②要分清成语的适用范围和对象。③要分清成语的感情色彩。④要识别成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与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等。⑤要分析成语使用是否符合逻辑。成语使用的“不合逻辑”主要表现是自相矛盾。成语使用要仔细分析语境。还可以用排除法做成语题。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北斗是目前唯一可以进行短报文通信的导航系统,开创了把定位、导航、授时和位置报告短报文融为一体的先例,这是其他系统不具备的。
B. 只有引导消费者形成资源有价意识,让消费者从思想上“限塑”,才能促进人们主动参与“限塑”,最终达到保护资源、保护环境。
C. 特色小镇是城乡之间的转化器,既有城市的适度规模与配套服务,又有农村低成本的简约奢华,成为城乡人共同向往的天堂。
D. 西成高铁、北京新机场等重大工程建成使用,不仅完善了中国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还能够平衡区域之间交通建设的差异。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A项,搭配不当。改为“开创性地把定位、导航、授时和位置报告短报文融为一体”。B项,成分残缺。错在“达到保护资源、保护环境。”应改为“达到保护资源、保护环境的目的”。D项,语序不当。递进关系的内容颠倒,应改为“不仅能够平衡区域之间交通建设的差异,还完善了中国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3.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 茕茕独立,形影相吊(慰问)审容膝之易安(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B. 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出使的人,使者)移其粟于河内(动词,到)
C.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名词作动词,向东走)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介词,在)
D.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使动用法,使……响)危而不持,颠而不扶(连词,表转折关系)
【答案】B
4.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孝廉”是汉代开始的一种察举人才的制度,由地方官举荐当地孝顺父母、品德廉洁的人出来做官。
B. “郡将下车辄切齿”中的“下车”是指官员初上任,成语“下车伊始”也是这个意思
C. “戊申晦,五鼓”中的“五鼓”即“五更”,也叫“平旦”,指凌晨3一5点;晦,指农历每月初一。
D. “入于太庙,还矢先王”中的“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祭奠祖先的宗庙。有时,皇后和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C项,“晦”,指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5. 下列四组句子的翻译,不准确的一组是
A. 原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句: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坚强的筋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