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题,约5200字。
金陵中学河西分校2006年高一考试
语文试卷
注意:
1、所有题目的答案均须写在答题纸上;
2、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完成下面填空题:(每空1分,共23分)
1、荀子是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散文善用比喻,说理透彻,请默写出《劝学》中以雕刻为喻说明学习贵在坚持的道理的句子是: , ; , 。
2、词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一种,它起于隋而兴于唐,至北宋苏轼以社会生活入词,拓宽了词的题材范围,开创了 一派词风。词往往分上、下阙,上阙写景,下阙抒情,中间往往有过渡性的句子,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 , 一句就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南宋辛弃疾与苏轼并称“苏辛”,他的词最突出的特点是用典贴切,寄意遥深。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刘裕的典故:“ , ,
。 : 。”说明虽身居蓬门陋巷,出身低微,并不妨碍英雄建功立业,实则表达了自己建功立业的渴望。
3、《师说》的“说”是一种 文体,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认为老师的作用是
。文中作者引用了《论语·述而》中孔子“ , ”的话,提出了“ , ”的观点,这在当时有着非常积极的进步意义。
4、《赤壁赋》中,作者描绘了自己与客畅游赤壁,“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时的心境安闲,物我和谐的美妙感受: 5、林则徐因严禁鸦片而获罪革职,遣戍伊犁,临别时,他口占一诗告别家人,其中有两句:“苟利国家生死以, 。”成为世代传诵的名句。 二、古诗文阅读与鉴赏:
★(一)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共11分)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6、给第l段文字分层,并概括每层的意思。(3分)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7、指出下列句中涉及到的历史人物或事件。(3分)
(1)“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2)“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8、对这两段文字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