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580字。
分析性文章的基本思维范式与例文
作者吴炳忠
1、 从“分析”的定义看,分析性文章的内容结构。
什么是分析?分析就是把一个事物、一个现象、一个概念分成较简单的它的组成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或说分析就是将研究对象的整体分为各个部分,并分别加以考察的认识活动。分析的意义在于通过认识事物或现象的区别与联系,细致地寻找能够解决问题的主线,并以此解决问题。
所以,作为分析性文章的基本内容应该是:
① 分解整体
② 找到特征
③ 挖掘原因、功能
④ 研究本质、关系
⑤ 提出措施
例文:
适应是一种智慧
适应是一种智慧,(开门见山提出论点。)像那雄鹰,奋力搏击适应高空方才有高空霸王的美誉;似那松柏,傲然挺立,努力适应苦寒方有不畏艰险的君子之名。(用两个比喻进行诠释。)世间万物都在努力运行适应瞬息万变的环境,只有掌握了适应的智慧,才方能傲然含笑,屹立不倒!
(论证部分采用由古到今的例证。次序井然,叙议结合,水乳交融。)
历史漫溯到距我们很远的古代,那失意的谪仙人正在花间独酌,清冷的月光投下他寂寞的影子。青莲居士李太白,纵有“我本楚狂人”的豪气和“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才气,无奈命运多舛,使他明珠蒙尘。(叙述简洁。)他无力改变这社会现实,却选择纵情山水,去努力适应这不公的世界。整理好一颗报国心,收敛一份凌云志,他不再选择让自己的豪情受辱的宫廷,而是游历名山大川,用适应的智慧,让自己融入这凡世,得以挥洒诗情,纵情称意,成为后人眼中仰之弥高的诗仙,这就是适应的智慧。(议论生动,切题。)
桂树做的櫂,兰木做的桨,击打着空明,漫溯的流光,曾经高唱大江东去的东坡如今竹杖芒鞋,吟诵着“也无风雨也无情”的词句。仕途不顺,接连被贬,苏轼的人生充满了无奈与寂寞。(叙述简洁。)是在这世俗中继续挫磨掉自己的骄傲,还是寻一清静所在,静心明智,与这世俗安然相处?(注意句式的变化。)苏轼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他在蛮荒的海南岛整顿吏治,在承天寺里夜游吟诗,再被贬的辗转路途中留下潇洒诗篇,既然无法改变自己宦海沉浮的处境,不如为自己的心寻觅一清净之地。适应,就像苏轼这样。他不是陶渊明隐居世外,不问红尘,却在红尘之中保持精神的清洁,这便是适应的智慧。(议论切题。注意比较。)
历史回到我们现今的世界,(过渡自然。)我们仍能看到许多人在艰难困苦的处境中,奋力让自己符合客观需要,适应这困境,(采用总分结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