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小题,约13970字。

  乌鲁木齐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测验
  语  文  试  卷
  整理制作:青峰弦月工作室
  本试题卷共10页,22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古文是一个文类概念。韩愈为了挽救中唐儒学不振的思想危机和改变骈文写作内竭外侈的现状,打着道、文兼取的复古旗号,倡导一种以三代两汉儒家散文艺术精神、艺术风格、句读形式为归依的散体文类,是谓古文。韩愈倡导古文,除要求古文自具首尾、单篇独立、行文一气贯注、以奇句散行为主外,还特别重视两点:一是对古文以儒道为理论基础的艺术精神的强调,凸显古文这一文类特有的思想价值取向;二是对古文所用“专体”有选择性,不作诏令、奏议之类的朝廷文字,致力于东汉以来社会流行之书牍、碑志,以及自创之赠序、杂记、杂说等文体的写作,而且广泛吸纳诗、赋乃至骈文创作的成功经验,以增强古文的文学性和艺术美。可以说,古文作品是一种自具首尾、篇幅有限、遣词造句以奇句散行为主,行文一气贯注,重在明道、纪事,而以具有儒学的艺术精神为必备条件的单篇散文。由于艺术精神和章法、句法、字法以及应用语的特殊要求,古文虽属于散文,但并非所有的散文都可称为古文。古文创作中最活跃的文学要素是理、气、辞、法、情,其美感特质亦因此而生。
  古文之学,又称古文学,和诗学、词学、曲学、赋学、小说学、戏剧学以及骈文学为同类概念,是研究古文体用特点、文学属性、审美要求、创作艺术、批评理论、鉴赏方法的学问。古文之学内涵十分丰富。由于韩愈倡导古文是以复兴先秦两汉之文为目的的,故先秦、两汉甚至整个先唐时期合理的文论观点、重要命题、著名论断都被纳入其中,成为理论基础的一部分。分量最重且最为鲜活生动而又颇具理论色彩的,是历代古文家和研究者关于古文之学的见解。其见解至少可以归纳为史原论、文用论、文道论、文质论、文气论、文辞论、文法论、文境论、风格论、通变论,而每一论都包容甚多,涉及面广。古文之学如此丰厚,可以为构建当代文章学提供资源。
  古文作品是古文家表达有关古文之学见解最为直观的形式。这样说,不单在于不少古文本身就是论述古文之学的专论,还在于古文作品本是作者践行创作理念的产物,其内外之美及其表现形式等方面的特征,均能显示作者对古文之学诸多问题的看法。古文作品是古文之学的重要栽体,因而中唐古文创作的兴起,即为古文之学兴起的重要标志。
  (摘编自熊礼汇《古文•古文之学•文章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改变骈文写作内竭外侈的现状,韩愈提倡道文兼取,向三代两汉的儒家散文学习。
  B.为增强古文的文学性和艺术美,古文写作要求重明道、纪事,并具备儒学的艺术精神。
  C.唐以前合理的文论观点、重要命题、著名论断,都是韩愈古文运动重要的理论基础。
  D.具有理、气、辞、法、情等文学要素,井由此产生美感特质的散文才可称之为古文。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段从唐代_占文产生的背景谈起,重点阐述古文的写作要求和文体特点。
  B.文章提到历代古文家和研究者关于古文之学的见解,可以看出它的内容丰厚。
  C.文章将古文与古文之学分开阐述,既对它们加以区分,又明了二者的联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遥
  开门的是个男青年。
  少平一惊:这张脸太像晚霞了!
  不过,他很快明白,这是晓霞她哥田晓晨。
  “你是少平吧?”晓晨在客厅里问他。
  他,点了点头。
  “我父亲在里边等你。”晓晨指了指敞着门的卧室,便垂头不再言语了。
  孙少平通过客厅,向里间那个门走去。
  他在门口立住了。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小桌上那个带黑边的像框。晓霞头稍稍歪着,烂漫的笑容像春天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