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小题,约9600字。

  2018年朝阳市普通高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2018.4
  整理制作:青峰弦月工作室
  本试题卷共10页,22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清末民初以后,中国传统哲学需要进行现代转型似己成为共识。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研究者时此观点又提出了疑义:有学者认为,近代以来这种借用西方话语和模式来进行所谓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是以西方化为现代化,乃是中国学人的一种“自我阉割”;也有学者认为“古典式学问不仅比现代式学问高贵,而且比现代式学问高明”,将古典性与现代性对立起来,主张一种没有现代性干扰的古典性。这些问题实际上就是学术文化上的中国与西方、古代与现代关系问题。
  任何民族的文化都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文化的时代性是指该文化在社会发展某个特定历史阶段的时代特征,它反映的是世界各民族在相同时代或相同社会发展阶段上的落后与先进之别;文化的民族性是指各个民族文化所具有的特殊性质,特别是各自的不同传统。我国近代以来文化的时代性、民族性,应分两个不同阶段。一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阶段。当时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各方面的落后,使一些先进知识分子感到需要向西方资本主义先进国家学习科学技术和新文化,以挽救国家和民族危亡。在这种情况下,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乃是落后向先进学习的过程,因而可看作是古今问题,而不是中西问题。冯友兰先生说:“在中国近代史中,所谓中西之分,实际上是古今之异。以中学为主,对西学进行格义,实际上是以古释今,以西学为主,对中学进行格义,实际上是以今释古。”二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这一阶段。这一阶段中国已处于国家强盛时期,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科技进步。因而,现代的中西关系就不再是落后与先进的关系,而是一种双向交流的关系。我们学习西方不再是追求西方化、西学化,而是追求国际化、世界性等。
  从文化的民族性来说,确实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各种文化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中西文化体现的是两种不同的民族文化特征,彼此各有特色。学习西方文化,我们要吸收、利用和超越西方文化,以形成自己更高水平的民族文化。贺麟先生既不主张全盘西化,又反对中体西用,提出了“化西”的中国哲学。他认为,正如宋明理学不是“佛化”的中国哲学,而是“化佛”的中国哲学,现今的中国哲学也不能是“西化”的中国哲学,而只能是“化西”的中国哲学。
  至于古代与现代的关系,我们所理解的古代经典实际上是过去与现在的综合,也就是古代经典“与现时生命的思维沟通”。比如,我们所理解的古希腊、柏拉图已不是当时的古希腊、柏拉图,而是我们此时的古希腊、柏拉图,我们时他们的思想情感已不是当时人们的思想情感。我们对古代经典进行理解,这种理解永远是过去与现在的综合、陌生性与熟悉性的综合、他者与自我的综合。
  (摘编自洪汉鼎《正确把握文化上的中西古今关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近代以来的学者认为,传统哲学的现代化,就是西方化,是对中国传统的抛弃。
  B.时代性是判断文化先进与落后的因素,民族性是各种文化不同特质的区分因素。
  C.中国向西方学习科技、文化,应是落后与先进的关系,不是一种平等的双向交流。
  D.贺麟认为如今的中国哲学是“化西”,原因是宋明理学乃“化佛”的中国哲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先树“靶子”,提出了两种错误观点,并指出了错误的根源。
  B.文章从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古代和现代等关系对中西文化进行了深入分析。
  C.文章以冯友兰的名言作为道理论据,有力地批驳了开头提到的两个错误观点。
  D.完成批驳后,文章又分析了如何把握文化上的中西和古今,对此提出了正确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部分研究者未能正确认识民族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从而造成错误观点流传。
  B.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转型,经历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技文化和双向交流两个阶段。
  C.只要我们坚持“化西”而不是“西化”,中国哲学就一定能够超越西方哲学。
  D.经典通过现代人的解读,能够完成古今的思维沟通,完成经典与现代的结合。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特”
  格尼
  马兰店人遇到不合群的,会概括成一个字:特。这个字放在明处,基本是玩笑话,意思是和常人两样,无谓好坏。但是,出现在背地里,就不大好。说那人佷特,是包含着反感的,不讨人喜欢的。
  田万方家就很特。
  早些年,人们没发现田万方家很特。田万方一家人都喜欢笑,小眼睛一眯,嘿嘿两声,龇出一排小尖牙。样子狡诈了些,人却憨实耿直,乐于助人的。那时,龙老三家还没儿女,眼看年纪往上长,非亲非故的,田万方倒急得睡不好,常去寻些偏方,不是挖蚯蚓就是抓蚂蚁,泡了酒给龙老三喝。龙老三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