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1道题,约11800个字。
2017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试题卷
【温馨提示】本试卷满分120分,卷面分3分。
一、语文知识积累(23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 分)
冬日的秦川山麓,尽管沟壑纵横,万木凋零,虫蛙(▲)xiāo声匿迹,今夜,黄沙却不再肆(▲)nüè,月光皎洁,大地缄默。山南的窑洞前,这里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的地方,人山人海,一场撞破羁绊、(▲)zhèn撼心灵、扫除怅(▲)wǎng的元宵节万人腰鼓即将开始。
2.古诗文名句填空。(10 分)
(1) ▲,珠帘暮卷西山雨。(《滕王阁诗》)
(2)漠漠轻寒上小楼, ▲ 。(《浣溪沙》)
(3)《礼运》中的大同倡导“物尽其用”,这与《大道之行也》中的“▲,▲”这句话意思相近。
(4) 古人的技艺往往令人啧啧称奇:如明代奇巧人王叔远送给魏学洢的核舟小窗上刻有小字,如左刻“▲ ,▲”,就细若蚊足,勾画了了。
(5) 世界万物皆有情。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彩”,于是有了《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鸟“▲ ,▲”;有了苏轼《卜算子》中的鸿“▲,▲”。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有错的一项是:(▲)(3分)
A.缘溪行(顺着)处处志之(做标记)
B.水尤清冽(清澈)虽有嘉肴(虽然)
C.左右芼之(挑选)怒而飞(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D.矜寡孤独(幼而无父的人)不以其道(按照)
4.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6 分)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古今词义的差别,有的词义缩小了,如:“金”原指一切金属,现在专指黄金。
B.《诗经》是“五经”之一,其他四经分别是《尚书》《礼记》《论语》《周易》。
C.《苏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的长篇哲学小说,通过一名哲学导师艾伯特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
D.端午节最初为中国古代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后因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2)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4分)
部长找我单独谈了话,对我颇有指责,说我骄傲,脱离政治,说起我在苏联时曾为了广播发脾气。事实上,是我在那里录音后,讲好了要听一遍,选择一下,最后再决定;约好了几次,电台方面都失信,害得我跑了好几次,我便有些火,在回来的路上,在翻译同志面前表现的很气,结果被反映到上头去了。当然,这样我是不对的,另一方面,可见做人该如何小心。部长谈话时态度诚恳至极,使我不能不感动。后来我提起阿诺索夫的建议来,他倒表示颇为热心,说这是可以的。
①这段文字选自《▲》,文中的“我”是▲,
②这段文字是“我”在▲(填国家名称)向▲诉说了部长对自己的不满,表达了自己心中的委屈。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