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学校2018届高考高三语文4月月考模拟试题(共10份)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学校2018届高考高三语文4月月考模拟试题(1).doc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学校2018届高考高三语文4月月考模拟试题(10).doc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学校2018届高考高三语文4月月考模拟试题(2).doc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学校2018届高考高三语文4月月考模拟试题(3).doc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学校2018届高考高三语文4月月考模拟试题(5).doc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学校2018届高考高三语文4月月考模拟试题(6).doc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学校2018届高考高三语文4月月考模拟试题(7).doc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学校2018届高考高三语文4月月考模拟试题(8).doc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学校2018届高考高三语文4月月考模拟试题(9).doc
2018高考高三语文4月月考模拟试题01
一、 选择题
1、选出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
A、搭诎shàn 诡谲jué 正当防卫dāng 六畜兴旺chù
B、土坯pī 关卡qiǎ 休戚相关qī 风尘仆仆pú
C、角色jué 便笺qiān 莘莘学子shēn 钟鼓馔玉zhuàn
D、愀然qiāo 沙碛qì 锲而不舍qiè 杀一儆百jǐng
2、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向社会作出承诺:对于群众的署名举报,在3个月内给予答复,群众都竖起大拇指。
B、他一走上讲台,马上神彩照人,台下听众报以热烈的掌声。
C、大个子上飞机时,身体失去了平衡,眼看肩上那个价值不菲的摄像机要摔在弦梯上了。
D、很多学生,对抄别人的作业都熟视无睹,习已为常了。
3、选出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A、有人认为,前殖民大国,英国以及美国对津巴布韦领导人施加的制裁压力,不仅不奏效,实际上还会适得其反。
B、曾几何时,人们过的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后来人学会了使用火,就开始用火把照明。
C、在国人呼唤诚信回归,构建良好道德体系之时,如果每个公民都能见贤思齐并身体力行,我们就会不断进步。
D、尽管国人没有寄予太大的期望,然而中国女排,每场战役的表现都可圈可点,各方面都展现了强队本色。
4、选出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
A、新生代农民工自从被列入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后,各级政府积极行动,将关心他们的成长作为新的工作重点。
B、重约3克,长约l0厘米,飞行速度每秒达5米/秒的外形酷似蜻蜓的目前世界最小的飞行器问世。
C、一些房产中介表示了同样的担心,他们认为购房者一定要考虑房屋的地理位置和房源条件,不可盲目跟风。
D、当冰雪皑皑之际,唯独梅花昂然绽放于枝头,对生命充满希望和自信,教人精神为之一震。
5、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A、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他的田园诗被誉为“中国田园诗的基石”,代表作有《饮酒》等。
B、两篇《狂人日记》的作者分别是中国的鲁迅和法国的果戈理。
C、巴金的《家》塑造了觉慧这一积极投身民主运动的青年,反映了封建大家庭的社会
v2018高考高三语文4月月考模拟试题10
(时间 :150分钟 满分: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 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饮食作为文化的载体,不仅内含着这个民族的文化精神与特征,而且也述说和传达着该民族的文化传统。中国饮食与中华文化结合而形成中国特色的“美食”文化。中国饮食在其发展过程中接受了多少外来食物或饮食方式的影响,但从中人们可以发现一个十分重要的文化现象,即中华饮食文化体现极强的包容性和同化力,中华饮食一方面吸纳和消化这些外来食品食物的加盟,另一方面又使之统一中华饮食文化多元化的体系格局中,特别是在这种统一和多元性的建构中使外来的食物成分合理地转变为本土化的内容,在跨文化的组构中完成其本土化的演变。
中国饮食起于中国古代社会生成的农耕文明,因此,北方形成了以小麦为主料的“面食”,南方则因“水文化”的关系演绎为“鱼米之乡”,而这种历史形成的生活方式,尽管在后来的物质高度发达与饮食水平大幅提升的状态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中国饮食最根本的“本土性”的民族本位的生存物质却仍然以不同形式而存在,且构成了中国饮食文化体系最主坚实的基础,走遍世界任何一个中国风格的餐馆与酒店,但凡选择“中式餐饮”。上述所有中国“本土化”的饮食要素一定是不可或缺的,只有中国本土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品尝到中国美食的滋味,感悟到中国饮食文化的内在神韵。
从民族饮食文化史的角度察析,中国饮食一面大量吸收了外来食物的品种,另一面又始终保持民族风格与特性不变,这种文化稳定性,究其实质,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中国饮食在引进、移植、培养外来食物的过程中,一是“接受”,二是“消融”。引进接受是前提,消融改造是目的,如中国化的“寿诞”庆典,也出现了许多西方文化元素,传统的寿桃演变为西式的蛋糕,但人们口中的祝词却仍然是中国式的“寿比南山“、”福如东海“,西方的元素经过本土化的改造,不仅没有让人产生悖离传统的陌生感,反而给人以更为贴近现实、更具现代意义的新鲜感受。
中国饮食文化之所以历久而弥新,就在于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断地汲取周边少数民族以及城外的有益的饮食文化因子,进而将之统一在自身的文化系统之中,在新的变革中共同推动着中华饮食文化的创新发展。中国文化接受任何外来的文化因子和相关元素,都是基于中国文化自身的革命性的要求,是中国文化自新的一种自主选择,但在接受不同的外来影响时,中国文化又始终保持着自身的本土性特色与民族性立场,张扬着自己的鲜明的文化个性。
(选自《新华文摘》有删改)
1. 下列关于“中华饮食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 )
A.中华饮食文化是将中国饮食与中华文化结合而成的打上中国烙印的饮食文化。
B.中华饮食文化有巨大的包容性,能吸纳外来食品的加盟,仍保持民族风格与特性。
C.中华饮食文化随着物质高度发达与饮食水平大幅提升的状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D.中华饮食文化也不断汲取其它有益的饮食文化因子,因而能不断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