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300字。
《最苦与最乐》教案
教学目标:
1.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脉。
2.感受文章严密的论证,学习文章流畅凝练的语言。
3.理解责任的含义。引导学生树立对家庭、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世界上什么最苦?什么最乐?这个问题,一千个人就会有一千种答案。宋代的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说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因为他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他以天下苍生的忧乐为己任,当天下苍生俱欢颜时,他就会快乐。因此,有人认为人生苦乐在于责任,这也是梁启超的苦乐观。今天,就让我们看一看这位大学者是如何具体阐述的吧。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知识,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等。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梁启超被公认为是清末优秀的学者,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人物,而且是一位能在退出政治舞台后仍在学术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少有人物。
黄遵宪评价梁启超的文章说:惊心动魄,一字千金,人人笔下所无,却为人人意中所有,虽铁石人亦应感动。从古至今,文字之力之大,无过于此者矣。
2.读准下面重点词语的字音:
如释(shì)重负 契(qì)约 悲天悯(mǐn)人
3.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人生什么事最苦?
“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2)人生什么事最乐?
“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3)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责任?
应该像“君子”那样,“把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日日在那里尽责任”,而不是“将责任卸却”。
(4)文章哪几个自然段写最苦?哪几个自然段写最乐?全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
明确:第一、二、三自然段论述“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第四、五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第六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尽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全文按分总的结构来写。
目标导学二:分析课文,理清思路
1.文章开篇用一串排比设问,提出关于人生最苦的许多理解,并一一否定,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人生最大的痛苦在于背负未来的责任。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明确:先驳论后立论,不显得突兀,有水到渠成之妙。
2.在第三自然段中,作者是怎样照应第二自然段并使论证逐步深入的?
明确:先指出未尽责任的种种情况和由此产生的痛苦状态,照应第二自然段的“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又将未尽责任的情况延伸至家庭、社会、国家,乃至自己,使议论更加深入,最后再次照应第二自然段:贫、病、老可以靠达观排解,而未尽责任才是最大的痛苦。
3.第四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但是为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