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340字。

  高考复习:撬起“拆分、综合、回归”的支点,妙解高考词句题
  何起凤 
  现代文阅读在高考语文中是仅次于作文的重头戏,占的分值呈现出越来越高的趋势。而对于词句题的考查,既是高考的必考点,又是重点和难点。但正如阿基米德所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考生只要熟练撬起高考词句题的支点——“拆分、综合、回归”,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一、考纲解读
  无论是文学类文本还是实用类文本,考纲都明确考查:⑴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所谓“文中”主要包含两种含义:一是指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树立整体阅读观念;二是指具体词句的“上下文”。所谓“重点词语”主要包括:一是对文章的表情达意起到重要作用的词语;二是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三是具有深层含义的词语;四是在文章结构上起独特作用的词语;五是有比喻、反语、仿词等修辞意义的词语。所谓“重要的句子”多是指以下几种句子:结构比较复杂,意思隐晦难懂的句子;使用了特殊的修辞格、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即文中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过渡句;统摄全篇,即人们常说的文眼或是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考查题型多是以3-6分的主观题的形式出现,偶也有通过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二、撬起高考词句题的支点——“拆分、综合、回归”
  (一)拆分法
  道家哲学有个重要思想是“大道至简”。“拆分法”可让高考词句题快速地化难为易。
  1. 把重点词含义的理解转化为重点词的本义、比喻义、语境义等的理解。理解词语的含义,主要包括基本义、比喻义和语境义等。把握词语的基本义要从分析词语的来源、词类结构入手,对概念的理解,要准确判断概念的本质属性。理解与确认词语的比喻义要从分析喻体与本体的相似性入手,寻找比喻的本体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分析词语的语境义,要注意从整体阅读理解的角度出发,将词语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去分析,在明确词语所在语句的句意、所在段落的含义、所在语段前后关系的基础上理解词语。如2017年全国Ⅱ卷林徽因《窗子以外》第5题: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5分)根据以上思维,考生主要抓住“窗子”的本义、比喻义和语境义,容易答出:①有形的各种窗子;②无形的窗子,指人的内心与外在世界的隔膜;③理想照进现实的窗口;④人们心中时时约束自己的框框;⑤人人渴望打开,却很难敞开的心灵之窗。
  2. 把重点的短语理解拆分为几个关键词的理解。短语,又叫词组,指两个以上词的语法、语义和语用的组合。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可以把重点的短语拆分为几个关键词的理解。如2017年浙江卷巩高峰《一种美味》第10题: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陌生的光:(2分)(2)陌生的气息:(2分)。考生可以这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