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470字。

  千 古 文 章 意 为 先
  ——初中作文系列指导之:立意
  (汕头市第六中学    林奕嘉)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立意的要求。
  2、通过例文分析,让学生掌握立意的方法。
  3、通过练习,巩固所学。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了解立意的要求,并掌握立意的方法。
  【教学方法】
  1、讲练结合法      2、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1、 布置学生认真预习《学案》的相应内容。  2、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授课过程】:
  一、谈话导入,理解题意    2′
  师:古人云:“千古文章意为先。”言下之意,作文之道,必须立意为先。也就是说,我们在动笔写作之前,应该先考虑清楚文章要表现一个怎样的立意。因为一个好的立意会让人眼前一亮,而一个失败的立意统领下写出来的文章,往往“离题万里。”就像在这次单元考试中,这位同学的作文一样。(出示考试作文题,)这次考试,我们是以“         影响了我”为题,要求可以填上对你影响至深的人、事、物等等。这位同学的作文是这样的。(出示作文)他选择了“贝多芬精神影响了我”这个角度来写。同学们想想,如果是你,这样的题目你会怎么写?再来看看,这位同学他是怎么写的?他的这篇作文有什么问题没有?(提问)为什么?
  生:这位同学没抓准提眼,只写了贝多芬的经历,却没有写贝多芬的精神对自己的影响,所以离题了。
  师:除了没有抓住题眼,这篇作文的立意没能做到“准确”,是不是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他所选择的材料能不能体现文章立意?
  生:他抓不准题眼,就没法紧扣题眼来选材,所以就离题万里了。
  师:是的,正如同学们所说的那样,这篇作文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文不对题”。作者的目的本来是要体现贝多芬坚强的性格对“我”的“影响”,结果却变成罗列贝多芬的人生遭遇,变成是在写“贝多芬传”了,根本未能突出“影响”二字。出现这样的问题,关键就是这位同学在下笔之前没有考虑好这篇文章到底要表达一个怎样的立意,所以写出来的文章自然就“离题”了。
  那么,怎样才能写出一个好立意来呢?
  首先,我们一起来明确《考试大纲》对作文立意的要求 。(出示幻灯片)
  二、明确《大纲》,出示目标   2′
  1、明确《大纲》
  《中学语文考试大纲》中对作文立意和选材的要求是:(出示幻灯片,生齐读)“初中阶段,要做到观点正确鲜明,内容具体充实。”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老师根据大纲要求设置的学习目标。
  2、出示目标:(出示幻灯片)(生齐读)要达到以上这些目标,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立意。
  三、明确含义,授予方法     15′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