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2210字。

  语言表达方式均衡呈现 高考核心功能深度彰显
  ——2017年全国课标卷Ⅰ语文试题分析
  ☉河南省潢川高中 费明富(特级教师)
  综观2017年全国课标卷Ⅰ语文试题,窃以为有两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语言表达方式均衡呈现,高考核心功能深度彰显。
  语言表达方式是在用语言把思想感情表现出来时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语文学习,要从方法和形式入手,感受其表示出来的思想情感。该方法和形式,依据现代写作学的体系看,有五种,即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一篇文章可以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兼用其他表达方式,于是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便成为最基本的文章分类样式。而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的文章或作品,可以是纪实性的散文、人物通讯、报告文学,也可以是虚构的小说(在我们看来,戏剧剧本也是一种记叙文)。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就是议论文。从这个意义上说,高考实质上要均衡考查考生阅读议论文、说明文和记叙文的能力,也要选择性地考查考生写作议论文、说明文和记叙文的能力。
  一、2017年全国课标卷Ⅰ有20分的试题,考查考生阅读议论文的能力
  我们说阅读议论文、说明文和记叙文,但是现在的《考试大纲》使用的文体术语,不是这一套模式。其所说的论述类文本,从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看,应该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因为《考试大纲》明确的考点中增加了“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表述。而《考试大纲》中关于论述类文本所举的“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从理论上说,都应该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但是,事实上它们未必是。因为高考若选用“学术论文”,不可能选择一篇完整的,只能是节选或摘编。而一篇完整的学术论文往往有大量说明文段,譬如综述他人成果,以作为自己研究之起点。放在报刊“时评”栏目中的文章,也不全都是以议论为主的文章。所以既有高考试题在选择论述类文本时,偶尔有些年份的选文并不是以议论为主,其中“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三要素很不齐全,如2015年全国课标卷Ⅰ、2017年全国课标卷Ⅲ用来作为论述类文本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