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道小题,约11640字。
成都七中 2017 —2018 学年下期高 20 20 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总分:150 分
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 钟。第Ⅰ卷、第Ⅱ 卷均 答在 答题卷 上。
第Ⅰ卷 阅读题(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 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本题共 3 小题,9 分)
《诗经》中“和”的审美意蕴和观念十分丰富,构成中国古代“和”的审美意识发展演 化的重要一环。《诗经》中直接出现“和”一词地方共 12 处,其内涵较为丰富,几乎涵盖 了西 周至春秋时期 言“和”的几 种主要涵义。 但其“和”的意义不仅仅 从在语词方面 有体 现,还蕴含在其整体 艺术形象中的,表现在其所确立的人 生态度和审美方式上。
徐复观先生说 ,中国文化“走 的是人与自然过分亲和的方向”。这种人与自然 的亲和倾 向,最早在《诗经》中得到最 集中、最完整的体现。睹桃花灼灼,即感女之青春 和美艳(《桃
夭》 );观梅花盛 开而衰,即悲 青春和爱情之 流逝(《摽有 梅》);见风 雨鸡鸣,则有 亲人 之盼(《风雨》))。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 ,均成为诗人情感心灵的写照。《诗经》 以鸟兽草木等起兴所呈现的人与自然的生命共感意识已非常成熟,这正是《诗》“和”之审 美的重要意蕴所在,对中国古代“和”的审美理想和方式的形成,无疑也有重要意义。刘勰 在《文心雕龙》中所言的人与自然和谐融怡的“物感”审美方式,早在《诗经》中就具备了 基本的审美原型。
言《诗经》之“和”,我们还必须看到,《诗经》中这种人与自然的亲和倾向和关系把
握,实与它所表现的人伦亲情和关爱是深刻统一的。《诗经》多以鸟兽草木起兴,这不 仅是 一个人与自然的感情,心灵对应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包含着深刻的社会人伦内涵。那种 本源于周代礼乐文 化的对家族成员的亲和情感,对人间生活和人际 关系的关爱,均在《诗经》 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小雅• 常棣》是最早歌唱兄弟友爱的诗;《大雅• 灵台》则把君 臣之乐渲染得无比温馨和谐;而《王风• 葛藟 》,表达一个孤儿 孤苦无依,欲认他人做父母, 皆得不到帮助 、顾念和关怀,其语沉痛之至 ,又不忍卒读。显然 ,若没有人与人之间那种忠
诚恻怛、和睦关爱的 情感,是不能写出的。 这种人伦亲情之“和”的表现,亦具有深刻的美学意义。晏婴、子产等人都曾言“和”,
但均未进入人伦亲情这一领域。儒家从孔子起提倡“中和”,包含着对人伦亲情的重视。应
该说,这种重视,与《诗经》有直接的关系,不然,孔子就不会把“中和”美的思想概括在
对《关雎》的评价上,提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命题。不少人认为,是孔子等提出的
“中和”论为后世艺术审美奠定了基本原则和标准。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若没有《诗经》
这一类作品的艺术实践和开掘,由孔子提出的儒家“中和”理论,就很可能还是一个较为空 洞、抽象的理论原则,难以化成一种深醇、亲心相通的现实感受,也很难真正成为中国古代 艺术审美的重要方式 和原则。
(毛宣国《<诗经>美学论》,有删改)
1. 下列有关原文内 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要了解《诗经》“和”的意义,既要考虑语词涵义,又要考虑其所表现出的人生态度和
审美方式。
B. 诗经 的审美意蕴主要体现在已 非常成熟的以鸟兽草木等 起兴所呈现的人与自然的 生命 共感意识。
C.刘勰所言的人 与自然和谐融怡的“物感”审美方式 ,其基础是《诗经》中所体现出来的 审美方式。
D.《诗经》中包 含深刻社会人伦内涵的根源是因为其 诗歌具有人与人之间那种忠诚恻怛、 和睦关爱的情感。
2. 下列对原文论证 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从多个方 面论证了《诗经》之“和”对中国古代“和”的审美意识发展演化的重要
意义。
B.文章通过多以 鸟兽草木起兴论证了《诗经》中人与自然的亲和倾向与人伦亲情是深刻统
一的。
C.文章写《小雅•常棣》《大雅•灵台》等篇目,为《诗经》包含着深 刻的社会人伦内涵提
供了例证。
D.文章写晏婴、子产等人事例是为了论证孔子“中和”论为后世艺术审美奠定了基本原则
和标准。
3. 根据原文内容,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诗经》中歌唱兄弟友爱,渲染温馨和谐的君臣之乐的诗篇,正是《诗经》具有深刻的
社会人伦内涵的体现 。
B.孔子提出的《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命题,恰恰反映了《诗经》“中和”思
想对孔子的影响。
C.《氓》一文中以“桑葚”起兴,鲜明地体现了《诗经》中人与自然的亲和倾向,更包含
着深刻的社会人伦内 涵。
D.正是因为《诗经》等作品的艺术实践和开掘,使得“中和”理论成为中国古代艺术审美
的重要原则成为可能 。
(二)文学类文本阅 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4~6 题。
⑴古老的家乡有了新的神话,小河里多了几口水井。最初我是不信的,等回乡看了以后,
我黯然失语了。
⑵我想不通。想不通 心就痛着,蜷缩成一种悲凉。
⑶河里的水井 ,是村里几位放羊的老人挖下的。过去的羊群在河滩上啃草,渴了到河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