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小题,约10590字。

  郑州市2018年初中中招适应性测试
  语 文
  中国的国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
  A.应届/应聘    暴露/锋芒毕露    参差不齐/差强人意  
  B.烟蒂/取缔    玷污/如坐针毡    孜孜不倦/胜券在握
  C.停泊/湖泊    处理/处心积虑    相形见绌/咄咄逼人   
  D.洁癖/开辟    负荷/一丘之貉    供过于求/共商国是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迟钝    压岁钱    莫衷一是    按步就班         
  B.企盼    元宵节    迫不急待    吹毛求疵
  C.安详    打牙祭    一反既往    一鼓作气          
  D.锻炼    里程碑    截然不同    责无旁待
  3.古诗文默写。(8分)
  (1)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2)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3)刘禹锡《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优美的对偶句是::“                      ,                      。”
  (4)乡愁,是我们的民族记忆。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 “                    ,                    ”两句表现了戍边将士思乡心切但又因功业未成而有家难归的矛盾心情;李商隐《夜雨寄北》中 “                     ,                    ”两句写出了诗人身在异乡时展读家书、夜雨难眠的惆怅。
  4. 学校准备举办一次中国古典诗词朗诵活动,你认为下面四种字体哪一种最适合作宣传海报的标题用字?请先指出你所选的是一种什么书法字体,然后简要说明你选择它的理由。(4分)
  A                     B                 C                  D
  我选          ,这是         字体。我选择它的理由是:                                                     。
  5. 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4分)
  (1)《朝花夕拾》为我们展示了鲁迅先生思想变化的轨迹。请你根据作品内容,概括鲁迅先生在南京矿路学堂毕业后和在日本仙台学习时,分别作出了怎样的人生选择,并分别简述其原因。
  (2)根据下面节选出的名著语段,写出相关的人物名称。
  文段 人物
  (他)拍掌笑道:“俺师父智真长老,曾嘱付与洒家四句偈言,道是‘逢夏而擒’,俺在万松林里厮杀,活捉了个夏侯成;‘遇腊而执’,俺生擒方腊;今日正应了‘听潮而圆,见信而寂’,俺想既逢潮信,合当圆寂。” ①文中“俺“是               
  现在,他身体垮了……活着还有什么用呢……他慢慢掏出手枪。……枪口轻蔑地直视着他的眼睛。他把手枪放到膝上,恶狠狠地骂了起来: “你算什么英雄?纯粹是冒牌货,老弟!” ②文中“他“是               
  “我同你说过,我独立了,先生,而且很有钱,我自己可以作主。” “那你愿意同我呆在一起?”“当然--除非你反对。我愿当你的邻居,你的护士,你的管家。……侍候你,成为你的眼睛和双手。“ ③文中“我“是               
  菩萨道:“那流沙河的妖怪,乃是卷帘大将临凡,也是我劝化的善信,教他保护取经之辈。你若肯说出是东土取经人呵,他决不与你争持,断然归顺矣。” ④文中“妖怪“是               
  6.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答题。(共8分)
  材料一  门(“門”),象形字,古代双扇为“门”,单扇为“户”,是人们“入必由之,出必由之”的咽喉。《博雅》中说:“门,守也。”它道出了“门”的另一功能——防守,防寒防盗避邪祟。因此,门也关乎一家人的吉凶祸福。新春伊始,人们要贴门神、贴门联(门对),一则驱鬼辟邪,一则喜庆热闹,由此形成了中国的对联文化。
  从《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到《朗读者》,2017年初多档文化类节目接连“火”遍电视屏幕和社交网络,同名图书亦持续畅销。唐诗宋词、文学名著的美,重新唤起国人的诗心和对文学的温柔记忆,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公众对这类文化综艺节目的点赞,凸显了当下社会对高质量精神文化产品的旺盛需求。
  材料二  古时的典章制度对门的油漆颜色、铺首兽面、门环用材、门钉数量等都有详尽的规定,仅从住宅的大门便可知道居住者的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