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小题,约12470字。

  广东实验中学 2017-2018 学年(下)高一级期中考试
  语 文
  2018 年 4 月
  本试卷共 21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 域内。不能使用涂改工具!否则答案无效。
  Ⅰ 阅读(74 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八荒”,指八方最边远的地方,后泛指周围、各地, 犹称“天下”。
  B.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行伍”,古时兵制,五人为伍,二十五人为行。后 来泛指军队。
  C.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六艺”,即为六经,指《周易》、《论语》、《诗》、《礼》、
  《乐》、《春秋》。
  D.申之以孝.悌.之义:“孝”指对父母的爱,“悌”指兄弟姊妹的友爱。孔子认为孝悌是做 人、做学问的根本。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都正确的一组是(2 分)
  ①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凶:谷物歉收,荒年
  ②材木不可胜.用也 胜:承受
  ③余威震于殊.俗. 殊俗:不同的风俗,形容偏远之地。
  ④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 徒:类、辈
  ⑤外连衡而斗.诸侯 斗:争斗
  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所以:用来……的
  ⑦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中:合乎
  ⑧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假:借助、利用
  A.①③④⑤⑥ B.①③④⑥⑧ C.①②④⑤⑦ D.②③⑥⑦⑧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过秦论》) 译文:而且天下并不是又小又弱的,雍州的土地,崤山、函谷关的险固,自然与以前
  相同。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 译文:不通晓句读,(或者)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学习;
  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
  C.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 译文:登到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可是远处的人却能看见;顺着风喊,声音并
  没有加大,可是听的人却能听得很清楚。
  D.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 译文:有的跑了上百步才停下,有的跑了五十步就停了脚。跑了五十步的人因此就去
  讥笑跑了一百步的人,您觉得行不行呢?”
  4.下列对诗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蜀道难》一诗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描绘出蜀道秀丽的景色,表面写蜀道艰险,实 则写仕途坎坷,透露出诗人一贯以来对社会的关注忧虑。
  B.杜甫滞留夔州期间创作的《秋兴八首》,描写了浓浓的秋色,菊花两开昭示着宇宙间时 光如流,表现了秋天如期而至,而诗人却依旧漂泊无依。
  C.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颔联两句雄浑悲凉,既写出了王昭君一生的苦楚及孤独, 也表达了对这位为民族和睦作出巨大牺牲的女子的歌颂。
  D.李商隐的《马嵬》(其二)叙写了唐玄宗在马嵬驿被逼赐死杨贵妃的事件,既暗含了对 唐玄宗贪色误国的讽刺指责,也寄寓了对自身身世的感慨。
  5.下面对白居易《琵琶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诗歌一开篇就交待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环境描写烘托出离别时悲凉的氛围,这 为后文中琵琶女的出场奠定了感情基调。
  B.“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通过描写琵琶女出场时的神态和动作,一方面 写出琵琶女的娇羞,一方面暗示其伤感。
  C.“弟走从军阿姨死”,家庭的变故使琵琶女失去了生活的依靠,经历了这一人生转折, 琵琶女只能“嫁作商人妇”,境遇孤苦。
  D.诗人听琵琶曲引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共鸣,这不仅直接表现出琵琶女对世俗人的 怨恨,也体现了诗人被贬后的抑郁寡欢。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 6~10 题。(23 分)
  苏秦以连横说秦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 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沃野千里,蓄积饶多, 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 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