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5题,约9800字。

  2017-2018学年度 下学期高二语文
  期中考试卷
  (分值120分,时间120分钟。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文学的趣味
  朱光潜
  ①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仿佛以为知、好、乐是三层事,一层深一层;其实在文艺方面,第一难关是知,能知就能好,能好就能乐。知、好、乐三种心理活动融为一体,就是欣赏,而欣赏所凭的就是趣味。许多人在文艺趣味上有欠缺,大半由于在知上有欠缺。
  ②有些人根本不知,当然不会感到趣味,看到任何好的作品都如蠢牛听琴,不起作用。这是精神上的残废。犯这种毛病的人失去大部分生命的意味。
  ③有些人知得不正确,于是趣味低劣,缺乏鉴别力,只以需要刺激或麻醉,取恶劣作品疗饥过瘾,以为这就是欣赏文学。这是精神上的中毒,可以使整个的精神受腐化。
  ④有些人知得不周全,趣味就难免窄狭,像上文所说的,囿于某一派别的传统习尚,不能自拔。这是精神上的短视,“坐井观天,诬天藐小”。
  ⑤要诊治这三种流行的毛病,唯一的方剂是扩大眼界,加深知解。一切价值都由比较得来,生长在平原,你说一个小山坡最高,你可以受原谅,但是你错误。“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天下”也只是孔子所能见到的天下。要把山估计得准确,你必须把世界名山都游历过,测量过。研究文学也是如此,你玩索的作品愈多,种类愈复杂,风格愈纷歧,你的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你的鉴别力(这就是趣味)也就愈可靠。
  ⑥人类心理都有几分惰性,常以先入为主,想获得一种新趣味,往往须战胜一种很顽强的抵抗力。许多旧文学家不能欣赏新文学作品,就因为这个道理。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起初习文言文,后来改习语体文,颇费过一番冲突与挣扎。在才置信语体文时,对文言文颇有些反感,后来多经摸索,觉得文言文仍有它的不可磨灭的价值。专就学文言文说,我起初学“桐城派”古文,跟着古文家们骂六朝文的绮靡,后来稍致力于六朝人的著作,才觉得六朝文也有为唐宋所不可及处。在诗方面,我从唐诗入手,觉宋诗索然无味,后来读宋人作品较多,才发现宋诗也特有一种风味。我学外国文学的经验也大致相同,往往从笃嗜甲派不了解乙派,到了解乙派而对甲派重新估定价值。我因而想到培养文学趣味好比开疆辟土,须逐渐把本来非我所有的征服为我所有。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说道:“一个诗人不仅要创造作品,还要能欣赏那种作品的趣味。”我想不仅作者如此,读者也须时常创造他的趣味。生生不息的趣味才是活的趣味,像死水一般静止的趣味必定陈腐。活的趣味时时刻刻在发 见新境界,死的趣味老是囿在一个窄狭的圈子里。这道理可以适用于个人的文学修养,也可以适用于全民族的文学演进史。
  (节选自《谈美•谈文学》)
  1、下列对文章内容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精神上的残废”具体指根本不知,感受不到趣味。   
  B.“精神上的中毒”具体指知得不正确,于是趣味低劣,缺乏鉴别力。
  C.“精神上的短视”具体指人知得不周全,趣味就难免窄狭
  D.本文第①段从孔子的名言谈起,指出许多人在文艺趣味上有欠缺。第②③④段列举文艺欣赏的三种毛病,第⑤段提出诊治的办法,从第⑥段起,作者批判了自己错误的文学欣赏态度。
  2、文中多处引用名言名句,下列关于其具体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段引用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话,引出了对文艺欣赏的不同见解。
  B.第4段引用了“坐井观天,诬天藐小”的语句,形容一些欣赏者心胸狭隘,推卸责任的欣赏态度。
  C.第5段引用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话,说明研究文学也像估计山的大小一样,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鉴别力也就愈可靠的道理。
  D.第6段引用华兹华斯“一个诗人不仅要创造作品,还要能欣赏那种作品的趣味”的话,引出不光是作者,包括读者也须时常创造文学趣味,使趣味广泛而鲜活。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知的欠缺,大半会导致文学趣味的欠缺。
  B.要提高文学的鉴赏力,应读尽古今中外作品。
  C.文学的趣味,必须靠作者自己去创造。
  D.培养文学趣味好比开疆辟土,必须快速征服。
  二、诗歌欣赏(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4~5题。
  白  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香。
  注:王冕,元代诸暨人。幼年家贫,牧牛自学。后屡试进士不第,即焚所为文。晚年归隐九里山。①著:放进,置入。②混:混杂。芳尘:香尘。③乾坤:天地。④桃李:桃花和李花
  4、这首小诗中作者突出了白梅的哪些主要特征?(4分)
  答:                                                                                                                      
  5、作者在写作上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2分)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选一种手法结合诗句分析,3分)
  答:
  三、名言默写(每题1分  共6分)
  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三径就荒,             。携幼入室,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                  ,响穷鼓蠡之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