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小题,约16460字。
考生姓名 座位号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绝密 ★ 启用前
2018届高考考前适应性试卷
语 文(一)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隐私是人的一种独有的生存特性,同时也是人的一项重要权利。隐私蕴涵并体现了人的个性、人格、尊严、自由和价值维度。只要人有羞耻心、自尊心,只要人有一定的独立性、个性,人就会维护自己的隐私。拥有隐私也是人与动物的又一区别。
私人生活空间是隐私寓居之所,也是隐私存在的条件和领域,隐私是存在于私人生活空间隐秘的私人事务、私人活动和私人信息。私人生活空间无论对于民主、自由与价值追求还是对于法制的构建都是必要的。关注隐私问题、重视隐私权的保护体现了社会文明进步的要求。隐私受到窥视和侵害,私人生活空间受到骚扰和挤压,人的尊严和权利就得不到保障。我国社会长期重整体轻个人,抹杀了个人作为社会存在的个性。隐私观念和隐私权意识是淡薄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是缺失的。随着社会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人的主体意识增强,人们对于私人生活空间范围内个人自由的追求越来越强烈,隐私问题日益得到社会关注。维护隐私权是人维护个人自由、尊严和价值的需要,也是对人的深层关注,是人类走向文明的表现。
网络隐私是存在于虚拟空间中的私人事物、活动和相关信息,网络隐私本身是一种新的隐私形式。在虚拟空间中,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隐私被窥视和侵害的几率越来越大,社会后果也越来越严重。“网络隐私无隐私”,在网络空间中人的私人生活空间极容易受到侵犯,隐私很容易遗失或被窃取。在网络这个“虚拟空间”中,可以实现私人生活空间和公共空间的二元交叠。在网络中,人可以建立私人生活空间,同时与他人进行互动。从逻辑上讲,虚拟空间的私人生活空间和社会公共空间在网络空间中清晰地分界得以实现。但是最安全的地方恰恰最危险,因为私人空间和社会空间的界限清晰,一旦私人生活空间被人闯入,隐私就可能暴露得一览无余。而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这恰恰是极容易办到的事情。赵水忠在《谁偷窥了你的网络隐私》一书中全面地揭露了网络隐私泄露问题,一句话道出实质:“你浏览网络,网络也浏览你。”
网络在私人生活空间方面形成一个悖论——网络创造一部分私人空间就会丧失另一部分私人生活空间。“网络的发展有可能使我们的社会变成没有隐私的社会。”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人隐私的侵犯日益成为显现和重要的社会问题。隐私作为人的重要权利,在虚拟空间中却可以被任意践踏,人的价值、尊严也因此受到严重的挑战。在未来的发展中网络设备在社会生活中将无所不在,收集和分析个人信息的能力将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增长。
网络隐私问题体现着高科技的应用与人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即工具理性与人文关怀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人与技术之间的张力在不断加大。
(摘编自王治东《虚拟世界与私人生活空间——关于网络隐私的哲学文化思考》)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是否拥有隐私是人与动物的区别,因为隐私是人独有的生存特性,维护隐私是人的本能。
B. 网络技术侵犯使用者的隐私,现代社会网络的不断发展使社会变成没有隐私的社会。
C. 人类走向文明要求人们不断增强隐私意识,重视隐私权、维护隐私权、关注隐私问题。
D. 私人生活空间和公共生活空间的二元交叠离不开网络,网络既是安全的地方,也存在危险。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A项,“维护隐私是人的本能”说法欠妥,原文“只要人有羞耻心、自尊心,只要人有一定的独立性、个性,人就会维护自己的隐私”;B项,“现代社会网络的不断发展使社会变成没有隐私的社会”说法绝对;D项,“私人生活空间和公共生活空间的二元交叠离不开网络”说法欠妥,原文“虚拟空间的私人生活空间和社会公共空间在网络空间中清晰地分界得以实现”。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文章第二段分别从隐私维护的重要性、隐私观念淡薄的原因、隐私维护的迫切性等方面,阐释了维护隐私权的意义。
B. 文章第三段分析了网络隐私受侵犯的原因,并引用赵水忠的话论证了网络技术发展给隐私维护带来的挑战。
C. 文章以隐私是人的生存特性和重要权利为立论前提,从现实空间和模拟空间两个维度论述了隐私泄露的危害。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如果人们的隐私意识和观念不是淡薄的,也没有缺失,那么有关隐私保护的问题就不会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乌镇的修辞
汗漫
茅盾、木心这两个乌镇之子,应对乌镇熟稔于心并萦回于异乡的梦中。
茅盾,1896年生于乌镇东栅,本名沈雁冰,后外出求学、从文、投身社会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