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有25道题,约8610个字。

  宁德地区2018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2
  (全卷共6页,三大题,25小题;完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友情提示:请把所有答案填写(涂)在答题卡上,请不要错位、越界答题!
  一、积累与运用(21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分)
  (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
  (5)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7)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8)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9)《山坡羊•潼关怀古》用“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点出了作者途经潼关、遥望旧朝故都长安时无限伤感的原因。
  (10)常言道:“平安易老,磨难长生”,《(孟子)两章》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2.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2分)
  A.《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的一篇“赠序”,有临别赠言的性质。
  B.《漱玉词》《稼轩长短句》的作者分别是李清照、辛弃疾。
  C.余光中是台湾诗人,我们学过他的作品是《乡愁》
  D.契诃夫是俄国作家,其代表作是小说《变色龙》《万尼亚舅舅》。(契诃夫是俄国作家,其代表作是小说《变色龙》、剧本《万尼亚舅舅》)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4分)
  中华民歌是炎黄子孙发扬继承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它把大中华五千年的爱与恨,化作了磅礴汹涌的黄河水;它把大中华五千年的悲与喜,融进了声声高kàng的黄河号子里;它把大中华五千年的辛与酸,飘入了黄土高坡上的信天游。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者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①磅(páng)礴②高kàng    亢
  (2)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2分)
  中华民歌是炎黄子孙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B)。(3分)
  市民朋友们,文明让城市更美丽,,文明城市呼唤文明市民,。您的每一份努力,都会让我们城市离文明更进一步;您的每一份辛苦,;您的每一份热情,都会促使更多的人增强文明意识和责任意识。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创文明城市,共享美好家园!
  ①文明市民建设文明城市②都会为我们的城市增光添彩③文明让生活更美好
  A.①③②B.③①②C.①②③D.②①③
  (“文明让城市更美丽”“文明城市呼唤文明市民”“您的每一份努力,都会让我们城市离文明更进一步”,与所填的三句话分别构成对称,即可排除其他的答案)
  二、阅读(69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5-6题。(5分)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
  A.①、②两句交代了诗人观景的立足点,“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
  B.③、④两句中,“澹澹”形容海水荡漾的样子;“竦峙”形容山岛高高挺立的样子。
  C.⑤至⑧句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其中前两句为动景,后两句为静景。(⑤至⑧句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其中前两句为静景,后两句为动景)
  D.⑨至②句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表现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
  6.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写景时,先写岛上的树木百草,次写海面上的秋风洪波,最后写天空中的日月星辰。(2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