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900个字。
第22课《礼记》二则
虽有佳肴大道之行也
教学目的:
1.积累有关《虽有佳肴》《大道之行也》涉及的文言知识,了解《礼记》。
2.背诵《虽有佳肴》《大道之行也》。
3.对课文进行现代审视。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虽有佳肴》,了解《礼记》,积累重点文言字词,背诵课文。
2.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3.对课文进行现代审视。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情景激趣: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他的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
《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实际上,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要求结合注释大体读懂,将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原文相关词语旁边,列出不懂之处,积累要重点掌握的文言词语。
指导学生朗读,在读的过程中理解积累词语:
1.朗诵指导: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我/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2.积累语言
虽:即使肴:用鱼、肉做的菜食:,吃。旨:味美。至道:最好的道理。善:好处。
是故:因此,所以。困:不通,理解不了。反:反省;自强:自我勉励。长:促进。其:表示推测语气。此之谓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第二步,精读课文,翻译课文。
1.让学生翻译课文
2.检查翻译情况
译文:即使有美味的食物,不品尝,是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是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说学习之后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别人之后才会知道自己有不理解的地方。知道了不足,才能自我反省;知道了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