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小题,约13770字。
机密★启用前
衡水中学2018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一)
语文试卷
整理制作:青峰弦月工作室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离开了时代,就没有儒家
李路
孔子在一些人的印象里是一个“迂腐的老头”,其实,这是一个天大的误解。
恰恰相反,孔于是一个乐天知命、通权达变、与时偕行的智者。诚然,孔子一生历尽磨难,孜孜不倦地追求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但这种“坚定”绝不是刻板、拘泥和迂腐。
与孔子同时代的鲁国,有一个叫尾生高的人,以守信、热心著称,他守道义但不知变通,结果送了命。传说他与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女子没有按时来,尾生高一直在约会处等候。后来,河水暴涨,尾生高不愿失信离开桥下,就抱住桥柱子死守,终于被淹死。史料记载,孔子不喜欢拘泥、固执的尾生高。在《论语》中,孔子批评过曾参的“愚孝”,也批评过子贡的“谦让而止善”。守信、孝顺、谦让当然好,但不分情况的拘泥与固执就不好,大的原则坚持住,就要“通权达变”和“与时偕行”。
《易经》中有“时中”的说法,也就是在坚持“道义”的前提下“合平时宜”,还要“随时变通”。孟子认为孔子在这方面做得特别好,评价他为“圣之时者也”,并认为孔子融会贯通,真正做到了“集圣贤之大成”。
孔子及儒家思想之所以上千年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其中一个奥秘就是它有“活的灵瑰”,我们认为这种“灵魂”就是其时代精神。
回顾儒学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儒家之兼容并包、与时俱进是其强大生命力的源泉。从唐朝开始,佛教影响已经非常强大,其学说和组织形式具有许多优势。历代儒家从一开始的排斥,到走上一条借鉴吸收、融合提升的路子,最终形成影响巨大的“心学”,在西方哲学史上被称为“新儒家”。
到了近代,面对西学的强大攻势,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学一败涂地,国人的文化自信荡然无存。一部分儒家学者为了应对西学挑战,兴起了所谓“新新儒家”(也叫“三期儒学”),期望在儒学“花果飘零”后,能够“灵根再植”“反本开新”。到今天,他们的孜孜之求已经初见成效。
2013年末,习近平同志在孔子故里曲阜考察时说:“对历史文化特别是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其实这正是儒家的真义所在。
离开了时代,就没有儒家;离开了生活,就没有儒家;离开了人本身,也没有儒家。新的时代,给了我们新的使命:“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摘编自《齐鲁晚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执着追求与尾生高固执守信性质不同,前者是对理想的坚守,后者是拘泥迂腐。
B.儒家通过对佛学的借鉴吸收从而融合提升了自身,最终形成“心学”,即“新儒家”,
C.面对西学挑战,“新新儒家”通过对西学的借鉴吸收从而融合提升自身,以为儒家续命。
D.文章结尾的引用意在表明:儒学虽为旧学,但在新的时代,其使命就是开拓革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开门见山提出观点:孔子是一个乐天知命、通权达变、与时偕行的智者。然后用史料予以证实,最后指出新时期儒学发展的方向。
B.本文开篇以澄清人们对孔子的错误印象导入,顺势提出自己的观点:儒家思想之所以上千年生生不息,就是因为它有时代精神。
C.本文回顾了儒学的兴衰历史,最后以习近平同志对儒学发展的重要指示点明新时期儒学必须走创新之路。
D.开篇以孔子为例,更具说服力;结尾以习近平同志的指示作结,表明与时俱进的儒学传统符合时代精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符合儒家“通权达变”“与时偕行”思想的一项是(3分)
A.当仁不让于师。
B.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C.君有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去。
D.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神刀
张望朝
天上的云垂在刑场上空,看杀人,天地都阴森森的。
受刑的是韩大脖子。韩大脖子却在笑。
行刑的是神刀铁五。也只能是铁五。
铁五是这一带头号刽子手。砍韩大脖子,除了铁五,别人都不够格。
三声追魂炮响过,监斩官喊了声:“开斩——”
观斩的百姓们马上觉着后脖梗儿冒凉风。韩大脖子却还在笑。
铁五缓缓提起鬼头大刀。刀光一闪。
韩大脖子却依然在笑。
铁五横端鬼头大刀,看了看刀口,朗声说了一句:“好硬的脖子!”刀口硌破出个豁儿。
铁五轻直奔向监斩官,单膝点地跪下,道:“行刑已毕,请大人验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