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道小题,约13120字。

  淄博一中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分别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选出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主观题答案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 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41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北宋哲学家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既是先贤圣道,亦隐喻家国大义。因此,家国情怀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从未缺席的主题,诗词中的家国,既有“边塞况味”,也有“忧国忧民”。
  “边塞况味”,莫如盛唐四大边塞诗人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他们开启了中国边塞诗词的巅峰之门。“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有感于汉将李广的英雄气概而作的《出塞》句句宣誓,字字慷慨,尽显盛唐人保家卫国的决心。王之涣留存于文学史的诗作已不多,但《凉州词》的余响不绝于耳,尤其是那两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与杨柳,春风与玉门关,离家已经平添几分忧思,而更为堪忧的是,面对这茫茫荒漠,连表达思念的杨柳枝都找不到。玉门关,自古就隐喻着边塞情绪,诗人把它放在这里,更显回乡之路漫长悠远。忧愁虽然有,但比忧愁更强烈的是慷慨,乡愁之上,还有家国荣誉,这远远高于个人悲情。边塞将士们的坦荡着实令人叹服。于是,我们不难理解,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何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悲壮却不凄凉了。
  “忧国忧民”诗词所体现的则是国与民在争战中的苦难。忧国,既有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又有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更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 “捐躯赴国难”这面旌旗下,辛弃疾一腔热血奔赴《破阵子》,陆游逝前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殷切期待。忧民,最深情的则非杜甫莫属了。朱熹论杜甫人格,将他与颜真卿、诸葛亮、韩愈、范仲淹并举为“君子”,意为“品格高尚”的人。朱熹认为他们“其所遭不同,所立亦异,然求其心,则皆光明正大,疏畅洞达,磊磊落落而不可掩者也”。杜甫的“磊磊落落”是他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他的“三吏”、“三别”像一部史诗,记录着战争中百姓的艰辛。“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的年轻人,“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的老人,“存者无消息,死者为沉泥”的受难者,这些形象直指人心。杜甫爱民之情丹心耿耿,情义相照。
  家国情怀,成为中国古典诗词积淀于文化中的审美基因。它深隐于华夏灵魂深处,昂而不傲,光而不妖。它内敛、融达,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不要人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种文化自信与古典诗词偕隐同行,玲珑剔透,流光溢彩,超越了空间,点亮了时代,烛照千秋,辉映未来。
  (摘自2018年2月12日光明网《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家国情怀是中国古典诗词永恒主题之一,使得张载名言具有“先贤圣道,家国大义”。
  B.文中的“边塞况味”,或表现为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或流露出比乡愁更强烈的家国荣誉。
  C.文中引用《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诗句,意在表达王昌龄对李广英雄气概的敬佩。
  D.朱熹认为“君子”就是“品格高尚”的人,尽管他们遭遇各不相同,但其“磊磊落落”中必然有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引用张载名言,对其解释后,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B.作者以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例,意在论证即使在乡愁如此浓郁的诗里,家国情怀也未曾缺席。
  C.文章二、三两段从边塞况味到忧国忧民层层深入地论述了古典诗词的家国情怀。
  D.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古典诗词中的家国情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代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诗人,共同开启了中国诗歌的巅峰之门,他们成就了无与伦比的盛世唐朝。
  B.先贤们的“忧国”体现在为国奉献的义勇和担当上,而身处和平盛世的我们,更应该做好“爱国”的本分,这就是一种家国情怀的传承。
  C.家国情怀积淀于中国古典诗词的字里行间,深隐于民族血脉的薪火相传,它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
  D.文章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挖掘出我国古典诗词的文化价值,让我们在认同中传承,在践行中坚定信心,这恰是对文化自信的具体例释。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一(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根据你对《平凡的世界》的了解,回答下列题目。
  4.“尤其有一种能闪电般穿越复杂‘方程式’网络而迅速得出结论的天赋”的人物是(   )
  A.郝红梅     B.金秀   C.孙兰香     D.田晓霞
  5. 金波当兵时,兰香送给他的礼物是(   )
  A.绿皮笔记本    B.红皮笔记本        C.葫芦丝    D.竹笛
  6.“有文化的城里人,往往不能想象农村姑娘的爱情生活。正是由于像她这样没有文化的女性,知识不多,精神不会太分散,对于两性之间的感情非常专注,所以这种感情实际上更丰富,更激烈。”这段话是《平凡的世界》对谁的评价?(  )
  A.张桂兰       B. 王彩娥       C.贺秀莲       D.银花
  7.“这个时候,大家才强烈地意识到,人生活在一个集体里,就应该像兄弟姐妹一样啊……”这段感慨是在什么事件后发出的。     (    )
  A.孙少平救侯玉英              B.金波替孙少平教训顾养民 
  C.大伙帮金俊斌家办丧事        D.金俊海借钱给孙玉厚
  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这一天晚上,少安回家后不多功夫,就被父亲有点神秘地叫到院子里,把刘玉升要重建庙宇的事给儿子大约说了说。
  “我上了二十块布施。我品玉升的意思,想叫你多出点哩,因为你这二年赚了几个钱……”孙玉厚讷讷地对儿子说。
  孙少安有些生气地咂巴了一下嘴,对父亲说:“哎呀,我怎能出这号钱哩?就是你也不应该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