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3860字。

  洛阳市2017-2018学年下学期尖子生第一次联考
  高二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自信,当然不是文化的自我自信。文化并非主体,主体是人。在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要坚信文化自信,不能只看到物,看到文化的载体,还要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层内涵。无论是文物还是典籍,都只是文化的载体,而灵魂是载体中的内在精神。如果我们从故宫无数国宝的藏品中,从难以计数的中华优秀传统经典中,从万里长城和中国历朝种种巧夺天工的文物和建筑中,看不到其中蕴藏的中华民族的创造力,看不到其中蕴涵的中国精神、中国智慧、中国理念,当然无法理解为什么能从中获得树立文化自信的信心。
  文化自信不能离开国家。正确的文化观不能离开正确的国家观。国家对于共同文化的形成和认同至关重要。要形成和维护一个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必然要有一个统一的而非分裂的国家。民族是文化的主体,而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中国各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统一而强大的国家保障。当一个国家被消灭或处于分裂时,它的文化发展也会中断。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文化没有中断,因为中国自古至今始终是中国。中国有过分裂,但统一是主导的。即使当时存在不同的民族政权,它仍然处于中国这个大的疆域之内,因而极容易统一,中华民族的文化保存和继承相对完好。历史证明,当国家分裂,文化发展的血脉会中断,何谈文化自信!
  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同时是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鲁迅先生虽然批判了中国人的劣根性,但他也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强调,中国并没失掉民族自信力。近代中国人的一盘散沙是统治者的“治绩”。中国近代表现的国民劣根性并非中国人本质特性,而是朝廷腐败和社会腐败的“治绩”。
  文化自信当然包含人数众多的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知识分子和文化人的自信。各个文化专业领域的知识分子都能从自己专业领域发现文化自信的历史根源和文化传统,也都能以自己的创造性贡献强化人民的文化自信。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中国学者和专家以一个拥有丰富文化传统和当代文化的文化自信大国学者参与世界的文化交流极为平常。可以预期,在世界文化学术论坛和文化交流中,中国学者会日渐增多。单面输入和接受的时代已经结束。中国学者广泛参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就是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文化自信问题不仅属于文化,它与国家的强大、民族的独立不可分。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定民族的自尊、自强。中国现在已经不再像旧中国那样在世界政治舞台缺位,而是带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带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自信地走向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
  (摘编自陈先达《文化自信的本质与当代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化自信是人的自在、坚定文化自信,不是看文化的载体,而要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层内涵。
  B.国家观影响着文化观,有一个统一的国家是形成和维护一个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础。
  C.如今,中国学者和专家参与世界文化学术论坛和文化交流极为平常,而且参与人数很多。
  D.我国处在世界政治舞台中心,社会主义建设成就非凡,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段从内涵方面界定了文化自信的主体,强调要从文化的载体中看到其内在精神。
  B.第二段谈文化自信与国家的关系,强调统一的国家和统一的民族文化对于文化发展的重要性。
  C.第三段用鲁迅的话证明近代国民劣根性并非中国人本质特性,而是统治者的“治绩”。
  D.文章中间分别从国家民族、国人以及知识分子等不同方面来谈文化自信的保障和主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化的载体包括文物和典籍,理解载体中深层内涵和内在精神,能更好地坚定文化自信。
  B.一个国家处于分裂时期,它的文化发展就会中断;国家一旦被消灭,它的文化就会灭绝。
  C.文化专业领域的知识分子和文化人也都能以创造性贡献对人民的文化自信起到强化作用。
  D.国家的强大、民族的独立与文化自信密不可分,也为文化自信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桑娅的新生
  【以色列】辛西姬•默凯迪
  清晨,桑娅又在噩梦中惊醒,她仿佛又听到了枪声、敲门声。桑娅赶紧从床上跳下来,蹲在地上双手紧紧抱住头。
  一年前,桑娅逃离了希特勒统治下的德国。在德国那个小城镇,她和她的犹太家庭惨遭蹂躏。党卫军带走了她丈夫,后来桑娅的姐夫也同样被党卫军抓走,她的姐姐、外甥、外甥女被送进一家兵工厂做苦工。最后,党卫军又直接从学校里带走了桑娅的儿子。几个月之后,在人权组织的帮助下,桑娅逃离了德国,只身来到纽约,得到了一份在大商场做缝纫的活儿。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