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小题,约14240字。
绝密★启用前
山东省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语 文 试 题(2018.6)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回答非选择题时,用黑色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华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战略文化。这一战略文化力斥强权与 霸道,以重道尚义为价值取向,提出“慎战”与“重战”交互为用的国防理念,主张在处 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冲突中讲求谋略,强调实力是制胜的基础。这构成了中国古代战略文 化的核心话语体系,体现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和平主义情怀与卓越的政治智慧。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重道尚义、以德立国的处世之道,认为暴力、 强权绝非国与国之间的相处之道,各国在处理邦交关系上应遵循亲仁善邻的和平之道。在 中华文化中,穷兵黩武一向被斥为“霸道”。先秦诸子对于治国之道虽各持己见,但对于 “霸道”则同声谴责,其中儒、墨两家的“非战”思想就是反对“霸道”的典型代表。中 国古代王朝的邦交之道大多以道义德教为价值取向,倡导“怀远以德,不闻以兵”的和平 外交原则。
中国自古疆域辽阔,强邻代兴,周边扰攘从未曾停息。面对险恶的地缘环境,中华民 族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以强大的国防力量为后盾震慑强敌、维护和平。面对来自周边的 安全威胁,我国古代先哲提出了“慎战”“重战”交互为用的策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 的慎战观,即以高度理性、审慎的态度对待战争。慎战观强调“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 危不战”的原则,摈斥“怒而兴师”“愠而致战”的好战之举;慎战观倡导居安思危、有 备无患的积极国防理念,深刻阐释了慎战与重战、战争与和平的辩证关系。将慎战观落实 到国家治理之中,就是要知战、备战。知战是指深入研究战争的内在规律、战与和的利害 得失;备战则是“内修文德,外治武备”,对战争常备不懈,以形成对己有利的战略态势。 中国古代兵家谈论战事,大都以禁暴止战为旨归,强调师以义动,其核心思想可以归 纳为“以谋取胜”。例如,《六韬》倡导“文伐”,《孙子》主张“谋攻”。总体来看,中 国古代谋略运用的精髓可以归纳为:道胜为上、政胜为本、柔胜为用。所谓“道胜为上”, 是指道义的优胜是谋略运作的最高目标。“道胜”要求体现军事行动的道义合法性,取得 以德服人、海内归心的效果。所谓“政胜为本”,是指政治目标、政治谋略是战略谋划的
主体与核心。所谓“柔胜为用”,是指以间接、迂回、柔性的方式赢得胜利。用今天的话 来讲,就是通过运用国家软实力达到战略目标,实现不战而胜的战略效果。
在中国古代战略理论中,实力是克敌制胜的物质基础。先秦诸子谈论国防之道时,大 多将国力放在重要位置。例如,《管子》的“为兵之数,存乎聚财”,《商君书》的“农战” 论等,都强调国家实力的重要性。实力是制胜之基,依托实力形成战略优势,进而转化为 胜势,是战略谋划的关键。从这个意义上说,谋略就是善用力、巧用力,实现未战先胜的 “形胜”。实现“形胜”,首先要“聚力”,然后要“造势”与“任势”。“聚力”就是 厚植国力,“造势”,即依托自身强大的实力,造成一种势不可挡的局势。“任势”,是 指将客观的物质力量与主观的谋略运作有机结合。历史证明,正义的力量并不能自动战胜 邪恶,惟有通过“任势”,依托强大的实力、发挥正义的力量,才能禁暴止乱、实现和平。
(摘编自周德钧《中国古代战略文化的几个核心话语》)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中华民族的对外交流是建立在强大的国防后盾基础上的,这要求我们知战、备战、慎 战。 B.中国古代兵家认为,战事的目的在于禁暴止战,屏弃“怒而兴师”,反对“霸道”。 C.中国古代的战略文化强调“慎战”,倡导居安思危、有备无患的积极国防理念。 D.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和平主义情怀,倡导亲仁善邻的邦交相处之道。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用大量篇幅详细阐述了中国古代的战略文化 的精髓。 B.文章首段总论中国古代战略文化的核心话语体系,具有提纲挈领的关键作用。 C.文章在阐述道理时使用了引证法和例证法,既有理论分析,又以事实为依据,增强了 文章的说服力。 D.文章最后一段以《管子》《商君书》为例,强调了实力为本的中国古代战略理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国与国在交往中出现矛盾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而这也正是中国古代战略文化产生的前 提。 B.先秦诸子中,儒、墨两家虽然对于治国之道的见解各有高下,但都反对穷兵黩武式的 “霸道”行为。 C.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禁暴止乱、实现和平的唯一途径就是以强大的实力来发挥正义的 力量。 D.当前,中国在面对周边扰攘时,宣称“我们不想打,但是也不怕打”,这正是对中国古 代战略文化的继承。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高一手 蒋世平
菜市场后街来了一个流浪老人。他整天醉意昏沉,一醒来,就向路人和店家讨钱买酒 喝。问他情况,老人说不清楚,大家就都叫他“醉酒爷爷”。
这天,郑晓亮买菜经过,醉酒爷爷伸出黑糊糊的手说:“哥,有钱没有,给点买酒喝。” 郑晓亮说:“大爷,您跟我走,我请您喝酒。”郑晓亮在建筑工地做钢筋工,几个工友看见 脏兮兮的醉酒爷爷,都指责郑晓亮。
郑晓亮说:“他是我离家出走多年的爷爷。”郑晓亮带他洗了澡,换了干净衣服。吃饭 时,醉酒爷爷问:“酒呢?”郑晓亮拿出半瓶酒,喝时问大爷情况,醉酒爷爷只说姓高。 第二天,老板林勇问包工头,喝酒的老人是谁。包工头说是郑晓亮的爷爷。郑晓亮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