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题,约17350字。
江苏省泰州中学2018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
1.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挂甲寺地区民间文化_____________,群众文化底蕴丰厚,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②东巴文字与中原汉字源头之一的甲骨文可谓__________,尽管我们无法证明其同源,但却关系密切。
③翻阅这些资料,一位爱国华侨的情怀_________,记者眼前仿佛呈现出一幅跨越60年的历史画卷。
A. 异彩纷呈 异曲同工 如在目前
B. 源远流长 各有千秋 如在目前
C. 源远流长 异曲同工 跃然纸上
D. 异彩纷呈 各有千秋 跃然纸上
【答案】C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我刚在姑姑家坐下来,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
B. 这么珍贵的书您都毫不犹豫地借给我,太感谢了,我会尽快璧还,请您放心。
C. 这种壁纸是最近才研制出来的,既环保又美观,贴在您家里会让寒舍增色不少。
D. 我们夫妇好不容易才得了这个干金,的确放任了些,以后一定对她严格要求。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A项“失陪”为谦辞,只可用于自己;C项“寒舍”只可用于谦称自己的居所简陋;D项“千金”为敬称,只可用于称别人家的女儿。
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大地上土生土长、地地道道的民族传统艺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体现和辉煌标本。
①它至今仍是从头到尾、从里到外
②始终保持着地道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
③在生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它与中国传统文化始终难解难分
④唯独书法艺术的情况不一样
⑤当然,中国传统文化对古往今来中国的人文、历史乃至一切事物都有深刻的渗透和影响
⑥但那影响毕竟在逐渐淡化
A. ⑤⑧③④①② B. ⑤⑥③④②① C. ③⑤⑥④①② D. ③⑤⑥②①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该题考查上下文衔接,解答此题,既要注意文段中横线处的上下文语境,又要注意分析题中六句话之间的逻辑关联。③的陈述对象为“中国书法艺术”,与文段开头句的主语保持了一致,并且是一个总括句,领起了下面各句。故③应排在最前面,据此可排除A、B两项。②的主语应为①中的“它”,因此①应排在②的前面,据此可排除D项。所以本题选C项。
点睛:纵观近几年高考的语句衔接题,题型无非是三种:①嵌入题(也称“复位题”),已给定上下文(句),确定了语境,要求在其中填上一句或几句话;②排列题,即给出若干句子,按语意连贯的要求排列成一段话;③承接题,只给定上文(句),要考生选择与之衔接连贯的下文(句)。在熟悉题型的基础上掌握“句式知识”“命题规律”“解题方法”等;平时多读些名家作品或时文中的精美语段,增强语感;要有整体意识,欣赏一段话,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有意识地研究语句间的内在联系甚至语言风格等;要有文体意识,把握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文字的各自表述顺序;要学会从陈述对象入手,通过梳理句子主干把握陈述主体,确定选句的角度。
4. 下列对联所涉及的古代文人,与下图有关联的一项是
A. 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B. 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