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210字。

  周山初中集体备课纸
  课
  题 文笔精华(四)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授课日期 主备人 李飞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寓情于物的抒情文法,帮助学生理解杨柳所代表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联系现实作一些分析评价。
  2.引导学生归纳和学习本文对比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 1.寓情于物的抒情文法;对比的写作手法。
  2.杨柳所代表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作分析评价。
  3、理解作者所阐发的人生哲理。
  教学准备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个人复备
  一、 导入
  以贺知章的《咏柳》导入后,板书课题作者。
  二、认识作者
  丰子恺(1898—1975)现代作家、画家、文学翻译家。浙江崇德人。画册《子恺漫画》,开中国漫画先河。
  他的散文率真、朴素、清幽。既包含着人间隔膜和儿童天真的对照,又常有佛教的观念。总的来说,读他的散文时时可以感悟到一种恬淡的禅味。
  三、研读课文
  (一)整体感知
  师:本文是一篇散文。欣赏散文,朗读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要旨,了解文中的材料,感受作者的心意,品味美的语言。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读后请学生畅谈感受。
  (二)赏析课文
  1.教师:前人喜欢杨柳,往往有很深的原因,作者认为喜欢杨柳可以有哪些理由?
  喜欢杨柳,可以有那么多冠冕堂皇、高雅深刻的理由,作者却没有,却只强调“随缘”而非存心“结缘”。你从哪些感受到作者与杨柳是“随缘”而非存心“结缘”。
  2.前两个自然段都以“天下事往往如此”结尾,两个“如此”的含义是什么?讨论,回答。天下事往往如此,而作者却并非如此,而是“随缘”而非存心“结缘”。
  从作者喜欢杨柳的随缘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什么样的人生观?(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