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有30道题,约9090个字。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2018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卷1—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的指定位置。请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相关信息后,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3.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
  4.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严格按题号所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5.保持答题卡清洁、完整。严禁折叠、破损,严禁在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严禁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共2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绯红(fēi)  诘责(jí)  犀利(xī )  广袤无垠(mào)
  B.哂笑(xī)     黝黑(yǒu)    挑衅(xìn)      气冲斗牛(dǒu)
  C.溺爱(nì)     咫尺(zhǐ)     吞噬(shì)      颔首低眉(hàn)
  D.滞留(zhì)    琐事(suǒ)    干涸(gù)       肃然起敬(sù)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人生的征途中,有艰难困苦的逆境,也有峰回路转的机遇。
  B. .净化政治生态,实现政通人和,企盼民富国强,是中华儿女世世代代的追求。
  C.科技使自然造福于人类,但面对自然对人类的某些惩罚,它却束手无策。
  D. 不法分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有些人非常酷爱玩手机,结果功课学得完全一塌糊涂。
  B.“一带一路”的倡议得到沿线各国的理解、认同和支持,中国和这些国家之间的交流领域不断扩大。
  C.中国经济能否渡过危机,不仅取决于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是否及时得当,而且取决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这一问题考验着各级政府的执政能力。
  D.中学生之所以喜欢网络小说的原因,在于这些作品大多思想感情丰富细腻,叙述方法自由活泼。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一个真正的读者应具备基本的判断力和鉴赏力,能够辨识一本书的优劣,本能地拒斥劣书,倾心好书。             一旦你的灵魂足够丰富和深刻,你就会发现,你已经上升到了一种高度,不再能容忍那些贫乏和浅薄的书了。
  ①只要坚持这个标准,灵魂的品质和对书的判断力就自然会同步得到提高。
  ②这种能力部分来自阅读的经验,但更多地源自一个人灵魂的品质。
  ③当然,灵魂的品质是可以不断提高的,读好书也是提高的途径,二者之间有一种良性循环的关系。
  ④重要的是一开始就给自己确立一个标准,每读一本书,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所收获,能够开启你的心智。
  A.②③④① B.②①③④ C.③④①②    D.④①③②
  5.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与朱元思书》——吴均——南朝梁文学家
  B.《名人传》——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作家
  C.《芦花荡》——孙犁——现代作家
  D.《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俄国诗人
  6.根据拼音写汉字,将所填汉字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里。(3分)
  狼jí       nì名周道如dǐ
  7.综合性学习。(5分)
  过中华节日,品味传统民俗:元宵观灯、端午吃粽子、中秋赏月、重阳登高……多姿多彩的传统节日习俗内涵丰富,具有浓郁的中华文化韵味。过好中国节,也是对中华文化的一种传承。请你按照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请任选一种中华传统节日(不与例句重复),仿照例句的结构和内容,写一个句子。(2分)
  例句:粽香端午,声声锣鼓赛龙舟。
  仿句:
  (2)请你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中选择一个,描述节日的情景或气氛。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60字。(3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