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积累与运用(30分)<br>
1.根据拼音填写汉字(4分)<br>
<br>
2.默写上句或下句(4分)<br>
(1)千里莺啼绿映红,____________________。(《江南春》)<br>
(2)___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br>
(3)子曰:“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六则》)<br>
(4)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br>
3.按要求填空(4分)<br>
(1)《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中指出决定战争胜负三要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r>
(2)《沁园春 雪》中直接赞美当今英雄人物,抒写伟大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r>
4.补写句子(4分)<br>
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朵花的花园,是没有_________________,是没有_________________。<br>
5.当今世界,森林面积锐减,土地急剧沙化,水土大量流失,环境被严重污染。生态性灾难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严重危机。<br>
请根据以上内容,拟二条有关“环保”的宣传标语(4分)<br>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r>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r>
6.阅读下面一则新闻,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br>
据《工人日报》(2001年)10月10日报道,在辽宁抚顺市育才小学,今年初实行了一种新的学业评价形式——年级积分制。省市教育部门专家评价,此项改革推进了素质教育。<br>
据了解,这一即将在该地推开的学业评价方法,强调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这套方法<br>
一、选择(8分)<br>
1.下面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br>
A.肃穆(mù) 憎恶(ù) 人迹罕至(hǎn)<br>
B.坚韧(rèn) 匿名(ruò) 泱泱大国(yāng)<br>
C.豁亮(huò) 细胞(bāo) 挑拨离间(jiān)<br>
D.和谐(xié) 寻觅(mì) 屹然不动(yì)<br>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br>
A.在学校的艺术节上,同学们别出心裁,自编自演了许多新颖、有趣的节目。<br>
B.春天的植物园里,百花齐放,争奇斗艳,栩栩如生。<br>
C.青少年要正确面对挫折和失败,不能怨天尤人,自暴自弃。<br>
3.对下列各句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br>
A.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比喻)<br>
B.有了崇高的理想、豪迈的气概和乐观的态度,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吗?(反问)<br>
C.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反复 拟人)<br>
D.火辣辣的太阳把人的手和脊背都要晒裂了。(夸张)<br>
4.对下面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r>
乡 愁 席慕蓉<br>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br>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br>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br>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br>
别离后<br>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br>
永不老去<br>
A.月亮勾起诗人的绵绵情思,清远的笛声在耳边响起,浓浓的思乡情在月光和笛声中弥漫开去。<br>
B.思乡带给诗人的并不是甜美的回忆,而是怅惆的愁绪,毕竟别离太久,故乡的记忆已经模糊如在雾里。<br>
C.但记忆永驻,乡愁不灭,就像那棵长青不老的树。树则可以不老,乡愁何时得以终结?诗人把无尽的惆怅和期待留给读者品味。<br>
D.诗歌通过笛声、月亮、树这样一些形象,构成一幅意境深沉而悠远的画面,表达出作者个人思乡的忧伤和苦闷。<br>
<br>
 1.下列多音多义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br>
    A.果脯(fǔ)     嘈杂(cáo)   讣告(fù)<br>
    B.收敛(liǎn)    秩序(chì) 暂时(zàn)<br>
    C.殷红(yīn)   省亲(xǐng) 酗酒(xù)<br>
  D.膝盖(xī)   龋齿(yǔ) 臀部(tún)<br>
  2.下列加点的形似字组词有误的一项是( )<br>
  A.殉职   查询   殉葬   嶙峋<br>
    B.精粹   琐碎   荟萃   憔悴<br>
    C.谴责   派谴   遗传   遣送<br>
    D.悲哀   衰弱    衷心   蓑衣<br>
  3.下列加点字在词语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r>
    A.姹紫嫣红(妖艳) 人迹罕至(稀少)<br>
    B.锐不可当(担当) 花枝招展(展示)<br>
    C.不耻下问(下次) 精益求精(更加)<br>
    D.置之度外(尺度) 自命不凡(以为)<br>
  4.下列各项中划线词语的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br>
    A.父亲的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哝道:“出大乱子了!”<br>
    B.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br>
    C.我偃旗息鼓,甘拜下风。<br>
    D.老师狠狠地批评了我。<br>
  5.下列各句中修辞方法及作用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r>
    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出”运用了夸张手法,写出了青山的动态美)<br>
    B.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运用比喻、夸张手法写烈日之猛)<br>
    C.朝鲜人民和我们祖国人民不是一样吗?(运用反问,表达对祖国人民的热爱之情)<br>
    D.你们是早晨初升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运用拟人,抒发老一辈革命家对朝气蓬勃的青年一代寄以厚望)<br>
<br>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br>
A.模棱两可(líng) 罪魁祸首(kuí) 心怀叵测(pǒ) 迫在眉睫(jié)<br>
B.苦心孤诣(zhì) 不绝如缕(1ǔ) 趾高气昂(zhǐ) 瞬息万变(shùn)<br>
C.无边无垠(yín) 骇人听闻(hài) 坚贞不渝(yú) 极目远眺(tiào)<br>
D.戎马生涯(róng) 颠扑不破(diān) 户枢不蠹(qū) 长途跋涉(bá)<br>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br>
A.疏浚 匿名 感慨良深 人才倍出<br>
B.狭隘 矫健 辨伪去妄 改邪归正<br>
C.雏形 装订 声色俱厉 自出心裁<br>
D.妖娆 惘然 委曲求全 蜂拥而上<br>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r>
A.《红岩》这部小说塑造了共产党员江姐的英雄事迹。<br>
B.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使我深受教育。<br>
C.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br>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电视连续剧对我来说有较大的兴趣。<br>
4.对下列句子中画横线部分在句子中所充当成分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br>
A.“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苦恼和喜悦,在写文章的过程中是常常会发生的。(状语)<br>
B.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记住:“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用权人落后。”(宾语)<br>
C.在门板刚刚抬出囚房时,一阵急雨似的声音猛然激荡在黑暗的监狱屋顶。(宾语)<br>
D.对于贵州省是否存在冷杉这种树,学术界一直有争论。(定语)<br>
5.下列句子中引号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br>
①我北来后,他写了一封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br>
②这时候蔡老师援助了我,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br>
③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br>
④但这些事情,是无论哪一个“友邦”也都有的。<br>
A.①引用 ②引用 ③强调 ④引用<br>
B.①引用 ②特殊称谓 ③突出强调 ④表讽刺<br>
C.①引用 ②引用 ③引用 ④表讽刺<br>
D.①引用 ②引用 ③突出强调 ④表讽刺<br>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br>
  A.剥bō 剥削 剥皮 剥夺 剥落<br>
  B.削xuē 削减 瘦削 切削 削球<br>
C.薄báo 薄饼 薄片 薄弱 单薄<br>
  D.模mú 模子 模具 模样 模板<br>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br>
  A.百感交急  杞人忧天  丰功伟绩  雍容典雅<br>
  B.寥寥无几 众目睽睽 脍炙人口 慷慨激昂<br>
  C.一帆风顺 无济于事 大声急呼 扑朔迷离<br>
  D.诚惶诚恐 取义成仁 自报自弃 题纲挈领<br>
  3.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r>
    A.光洁可鉴(照)  漫不经心(随便)  碌碌无为(平庸)  精益求精(更  加)<br>
    B.忠心耿耿(忠诚)  奇耻大辱(罕见的)  随声附和(跟着)  各得其所(所以)<br>
    C.将信将疑(又,且)  触目伤怀(心里)  微不足道(脚)  风卷残云(剩余的)<br>
    D.苛捐杂税(苛刻)  不约而同(节约)  人声鼎沸(水开了)  含糊不清(不明确)<br>
4.下面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br>
A.青少年要勇于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不要怨天尤人,自暴自弃。<br>
B.世博园里的花卉争奇斗艳,栩栩如生。<br>
C.社会上的腐败现象日益严重,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br>
    D.为了参加这次航模比赛,同学们自出心裁,制作了许多新颖的航船。<br>
  5.对下面四句话所用的修辞方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br>
    ①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②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③远寺的钟声突然惊醒了海的酣梦,它恼怒似地激起波浪的兴奋。④枪杆子里面出政权。<br>
    A. 夸张、明喻、拟人、借喻<br>
    B.借喻、夸张、引用、借代<br>
    C.借代、暗喻、拟人、夸张<br>
    D.暗喻、夸张、拟人、借代<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