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30110字。

  2018年四川省南充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9分,满分49分)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华文明是世界诸多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在5000多年历史中孕育发展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同志指出:“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这表明:我们今天增强文化自信,应走入历史纵深,深入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和文化土壤。
  “百家争鸣”构成了中华文化的灿烂源头。习近平同志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说:“中法两国都是有着独特文明的古老国度”“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等中国诸子百家学术至今仍然具有世界性的文化意义”。这些重要论断,立足于人类文明的“轴心时期”,准确概括了中华文化的灿烂源头及其时代价值。
  国家统一、民族融合营造了中华文化繁荣发展的良好氛围。中国历史上尽管有过战乱和分裂,但统一始终是主流。关于这一点,英国史学家汤因比和日本学者池田大作的对话集《展望21世纪》中有这样的评论:“(中国人)比世界任何其他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政治文化上团结起来。他们显示出这种在政治上、文化上统一的本领,具有无与伦比的成功经验。”正是在国家统一、民族融合的大背景下,中华文化才能生生不息、不断发扬光大。
  独特的汉字文化系统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中华文化的形成、传播、发展与汉字息息相关。汉字源远流长,起源于模仿自然、图画纪事、表情达意的需要,并形成了别具特色的符号系统。经过长期的演变与实践,逐渐形成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与假借六种造字法与用字法,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的人文情怀。汉字最初有甲骨文、金文等多种形式。秦始皇一统中国后,为统一汉字书写,采用小篆。我国各地乡音不同,但书面语言相同,这使得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了坚实载体和重要保证。文字的统一,有效促进了不同地域思想文化交流和国家政令畅通,对实现国家统一和多民族融合发挥了重要作用。文字的统一与各地方言乡音并存,在相同中保留特色,体现了文化统一性与多样性的有机结合。
  博大精深的文献典籍为中华文明提供了重要内容。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对中华文献作了这样的评价:“中国古代大量鸿篇巨制中包括着丰富的哲学社会科学内容、治国理政智慧,为古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中华文明提供了重要内容,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这对于我们从文献典籍的角度认识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有指导意义。
  对文献的整理,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清代产生了“汉学”,众多学者精心研究整理古代文献,纠正了许多错误。学者们在研究中探索和掌握了一系列严密的搜集、排比、分类以及识别文献资料的方法,为保护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了智慧和心血。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6年09月02日 07 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在5000多年历史中孕育发展起来的中华文化。
  B.只有深入理解了中国的文化血脉和文化土壤,才能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C.中国诸子百家学术至今仍然具有世界性的文化意义。
  D.文字的统一与各地方言乡音并存,决定了中华文化具有统一性与多样性有机结合的特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文章从四个方面阐述了中华文化,四个维度的阐述属于并列关系。
  B.文章立足历史纵深,彰显了增强文化自信的立场。
  C.在阐述国家统一、民族融合营造了中华文化繁荣发展的良好氛围这一分论点时,主要运用事实论证。
  D.中国古代大量的文化典籍,既为古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依据,也为中华文明提供了重要内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D 
  A.中华文化具有统一政治和文化的本领。
  B.为了模仿自然、图画纪事、表情达意,汉字形成了符号系统。
  C.书面语言相同是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主要因素。
  D.清代的“汉学”以研究中国古代文献而著称。
  【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找出词语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
  (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等。
  (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
  【解答】(1)D.强加因果,原文第三段为“文字的统一与各地方言乡音并存,在相同中保留特色,体现了文化统一性与多样性的有机结合”,中华文化本身就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有机结合的特点,文字的统一与各地方言乡音并存,体现了中华文化的这一特点,而不是决定了中华文化的这一特点。
  (2)C.“主要运用事实论证”错,主要运用道理论证。
  (3)A.张冠李戴,原文第二段为“他们显示出这种在政治上、文化上统一的本领”,中国人具有在政治上、文化上统一的本领,而不是中国文化;B.理解错误,原文第三段为“汉字源远流长,起源于模仿自然、图画纪事、表情达意的需要,并形成了别具特色的符号系统”,模仿自然、图画纪事、表情达意形成了汉字,汉字符号系统是在汉字的基础上形成的;C.原文第三段为“我国各地乡音不同,但书面语言相同,这使得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了坚实载体和重要保证”,书面语言相同只是为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提供了载体和保证,说它是主要因素,于文无据。
  答案:
  (1)D
  (2)C
  (3)D
  2.(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赶 牛
  李娟
  我听到房子后面的塑料棚布在哗啦啦地响,帐篷震动起来。不好!我顺手操起一个家伙就去赶牛。绕到帐篷后面一看,好家伙,整整齐齐一大排。乘凉的乘凉,蹭痒痒的蹭痒痒,一个比一个自在。还有两位正在墙根那儿使劲拱土,土给刨的松松的,埋着的柱子根都给刨出来了。我气坏了,直冲过去,看到谁就打谁。众牛哄散逃命,紧张之中乱了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