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8小题,约18870字。

  2018届高三年级江苏三校联考卷(十二)
  语文
  (时间:150分钟 满分:160分)
  一、 语言文字运用
  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有人说,悔恨是紧跟着罪过的,这句话似乎并不适用于________在我们心灵里的仿佛已经在那里安家落户的罪过。我们能够痛悔和改正因一时的措手不及或者是感情冲动而犯下的罪过,但是,那种年深日久、________,而且扎根在意志坚定者身上的邪恶则是不容易扭转的。后悔就是否定我们的初衷,反对我们原来的想法,叫我们四处乱走,________。
  A. 盘桓  根深蒂固  无所适从
  B. 盘踞  盘根错节  不知所措
  C. 盘桓  盘根错节  不知所措
  D. 盘踞  根深蒂固  无所适从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盘桓:徘徊,逗留。盘踞:非法占据,霸占。从后文的“安家落户”来看应选“盘踞”。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容易动摇。盘根错节:形容事情或关系复杂,纠缠不清。从后文“扎根”“不容易扭转”来看,强调根基深,不可动摇,应选“根深蒂固”。无所适从:指不知听从哪一个好或不知怎么办才好。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根据前文“四处乱走”,应选“无所适从”。
  2.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
  A. 翠袖低垂笼玉笋,红裙斜曳露金莲。
  B.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C. 书成医国千秋药,道是匡时一座山。
  D. 含风鸭绿粼粼起,弄日鹅黄袅袅垂。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D项使用了借代手法,以“鸭绿”借指水,以“鹅黄”借指杨柳。
  点睛:借代和借喻的区别:
  借喻是比喻的一种,直接借比喻的事物来代替被比喻的事物,被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都不出现;
  借代也是不直接把所要说的事物名称说出来,而用跟它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名称代替它。
  二者有很大的相似性。区别它们,主要把握是相似性,还是相关性:原事物与代替它的事物之间,如果具有相似性,就是借喻;具有相关性,就是借代。
  区别借代与借喻的最简便的方法是借喻可以还原为明喻,借代则不能。借喻是一种省略了本体和比喻词的比喻,完全可以根据具体语境把本体找出来,再加一个“像”字将借喻还原成明喻的形式。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努力改变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低端产业多高端产业少、资源型产业多高附加值产业少、劳动密集型产业多资本科技密集型产业少,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新体系。
  B. 加快药品注册、研发、上市销售的国际化步伐,支持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建立跨境研发合作平台,推动仿制药产业国际化。
  C. 对阡陌纵横的农业中国来说,清明是“浸种耕田莫迟延”的节气,人们勤劳耕作,播种希望;对借景抒怀的文化中国来说。清明是“游子寻春半出城”的季节,草长莺飞之时,“风乎舞雩,咏而归”。
  D. 为应对挑战、把握机遇,去年在中国举办了G20杭州峰会为世界提供了“中国方案”、开出了“中国药方”,在各国和国际组织中达成了广泛共识,赢得了一片掌声。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能力。A项缺少宾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多资本科技密集型产业少”后加上“的状况”;B项语序不当,应为“研发、注册”;D项句式杂糅,应把“G20”前的“了”改为“的”。
  4.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照这种情形而论,我以为对着一块长约十五英寸的长方形木牌表示尊意,其尊敬程度和英国把英王肖像印在邮票上并没有什么高下之分。
  ①崇拜祖先所用的礼仪造成一种宗教的形式,非常自然而且合理
  ②因为凡属信念是不能没有表现方式的
  ③它不涉及神怪,所以崇拜祖先不妨和信仰基督仙佛或回教神道同时并行
  ④至于它的非宗教方面就在于它里面很少超自然的成分
  ⑤中国的祖先崇拜,曾被某些作家称为一种宗教,我相信在某种程度上是很对的
  A. ⑤④③①②    B. ⑤④②③①    C. ①②③⑤④    D. ①④②③⑤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通读所给的五句话,找出几个句子之间的内部关系,如③④两句中出现了“它”,那么前面应该有指代的主语出现,再看④句中的“非宗教方面”是针对⑤句中的“曾被某些作家称为一种宗教”而言的,所以应该是⑤④③,剩下的句子就好排序了,所以选A。
  点评:解答句子排序类题目时,首先要搞清楚所给句子的内容,然后根据内容和语境来判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逻辑顺序。有时候,会有很明显的提示性的词句,要能抓住这些关键信息。句子顺序排好后,通读一遍,检查一下句子之间衔接是否顺畅,是否符合逻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