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小题,约11010字。
上海市鲁迅中学2017学年第二学期
语文学科高三年级3月模拟考试试题
班级________ 学号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积累应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 ,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辛弃疾《 •登建康赏心亭》)
(2)银瓶乍破水浆迸, 。(白居易《琵琶行》)
(3)柳永的《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直抒胸臆,感情深厚。陆游的《书愤》也有直抒胸臆的一联是“ , ”。
2、按要求选择(5分)
(1)小明做事马虎,他想写一句话来警醒自己,以下句子合适的一项是( )(2分)
A、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B、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C、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 D、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填入下文短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应该是( )(3分)
因取名有“女诗经,男楚辞,文论语,武周易”之说,故普遍认为楚辞适合取男名。 譬如韩嫣、陈琳皆为男子名,伏寿、曹节却是女子名。通观《楚辞》,行文相当之瑰丽,《诗经》开现实主义之源,而《楚辞》创浪漫主义之宗,这其中诸多的美词,不乏适合女孩取的名字。
A.其实在古代,名字的性别色彩较淡。
B.其实在古代,男子起女名的现象很普遍。
C.在古代,很多在今天用作男名的字用作女子的名字。
D.在古代,也有人用《诗经》起男名,用《楚辞》取女名。
二、 阅读(70分)
(一) 阅读下文,完成第3一7题。(15分)
“情人眼底出西施”——美与自然
朱光潜
①美不完全在外物,也不完全在人心,美感起于形象的直觉。形象属物,而又不完全属于物,因为无我即无由见出形象;直觉属我,却又不完全属于我,因为无物则直觉无从活动。美之中要有人情也要有物理,拿欣赏古松的例子来说,松的苍翠劲直是物理,松的清风亮节是人情,二者缺一都不能见出美。
②这里要进一步来研究一个浅例。比如我们看下列六条垂直线,往往把它们看成三个柱子,觉得这三个柱子所围的空间(即A与B、C与D、E与F所围的空间)离我们较近,而B与C以及D与E所围的空间则看成背景,离我们较远。还不仅此。我们把这六条垂直线摆在一块看,它们仿佛自成一个谐和的整体;至于G与H两条没有规律的线则仿佛是这整体以外的东西,如果勉强把它搭上前面的六条线一块看,就觉得它不和谐。
⑴A、B、C、D、E、F为六条平行垂直线,G与H为两条没有规律的线。
⑵A与B、C与D、E与F距离都相等。
⑶
③从这个有趣的事实,我们可以看出两个很重要的道理。
④一、最简单的形象的直觉都带有创造性。把六条垂直线看成三个柱子,就是直觉到一种形象。它们本来同是垂直线,我们把A和B选在一块看,却不把B和C选在一块看;同是直线所围的空间,本来没有远近的分别,我们却把A、B中的空间看得近,把B、C中的空间看得远。由此可知在外物者原来是散漫混乱,经过知觉的综合作用,才现出形象来。形象是心灵从混乱的自然中所创造成的整体。
⑤二、事物本来也要有可综合为整体的可能性。A至F六条线可以看成一个整体,G与H两条线何以不能纳入这个整体里面去呢?这里我们很可以见出心和物的关系。我们从左看到右时,看出CD和AB相似,DE又和BC相似。这两种相似的感觉便在心中形成一个有规律的节奏,使我们预料此后都可由此例推,右边所有的线都顺着左边诸线的节奏。视线移到EF两线时,所预料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