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0小题,约6570字。

  常熟市一中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20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28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
  在江南,一座桥就是一首诗,一个传奇,来来往往的水乡人儿是这些桥忠实的音fú(    )青石板上的每一道痕jì(    ),都是桥的A    (喃喃  絮絮)低语。小桥流水人家,须得有桥有水有人家,那便多了一些美好的故事、动人的风景,少了其一,便显得单调好许。“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唐朝诗人杜荀鹤寥寥数笔B    (勾划  勾勒)出流水悠悠、小桥横波的意境。浅浅的波光huī(    )映着白墙竹影,浣衣的人儿入了你的镜,动静相宜的早晨,温wǎn(    )如丁香一般秀丽淡雅。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音fú(    )        ②痕jì(    )      ③huī(    )映        ④温wǎn(    )
  (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前面的横线上。
  A                   B          
  2.默写古诗文(8分)
  ①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_,不以千里称也。     (韩愈《马说》)
  ② 马之千里者,_______。                      
  ③ 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
  ④ 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⑤ 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               (____《诫子书》)
  ⑥ 斯是陋室,______。                   (刘禹锡《_____》)
  3.名著阅读(10分)
  ⑴"眼如丹凤,眉似卧蚕。大耳垂珠,唇口方正.额阔顶平。年及三旬,有养济万人度量。身躯六尺,怀扫除四海心机。志宇轩昂,胸襟秀丽。"这段话描写的人物是谁?请说出他的一个绰号。(2分)
  ⑵ 下面是有关《水浒传》的一段京剧唱词,这段唱词是作品中   ○1   (人物)唱的,唱词中涉及的情节有   ○2    和   ○3   。(3分)
  唱词:
  当年关西把人伤,
  五台山上改僧装。
  醉打山门把祸闯,
  师父荐某到此方。
  老方丈对我来言讲,
  他言说,紧提防,菜园里面有强梁。
  ⑶《水浒传》中梁中书让杨志送生辰纲,杨志先是推脱,后来杨志又禀道:“若依小人一件事,便敢送去。”梁中书道:“我既委在你身上,如何不依你说?”杨志要梁中书依他什么事?(3分)
  ⑷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水浒传》中,吴用用计获得了金铃吊挂,与宋江等人假扮宿太尉一行救出了史进、鲁智深。
  B.武松是《水浒传》中着力塑造的一位好汉,他有仇必复,有恩必报,曾经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桃花村,血溅鸳鸯楼。
  C.“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雠,血染浔阳江口!”此诗为宋江所写。
  D.林冲因得罪了高太尉,因此被发配沧州看守草料场。那天正巧下雪,他去附近的村里买酒,回来后发现草屋被风吹倒了,因此他冒着大雪去山上的山神庙借住。他无意听得陆谦、富安要加害于他。于是,林冲便杀了这二人。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4分)
  在潍坊国际风筝会志愿者活动中,你参与文字编辑工作。请阅读下面的三则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1 战国时期,思想家墨子在鲁山(潍坊境内)“斫木为鸢,三年而成”。到了清代,潍县城里的风筝作坊已有30多年,商贾云集,生意兴隆。 ①1988年,世界风筝联合会确定潍坊为世界风筝都。②2006年,潍坊风筝制作工艺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风筝成为了潍坊的城市名片和文化象征。
  材料2 潍坊风筝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先用竹精巧地扎成骨架,再把纸、绢、绸等细心地糊到骨架上,然后独具匠心地绘制出色彩艳丽的图案。潍坊风筝融入了潍县木板年画技法和宫廷风筝庄重典雅的风格后,具有了很高的艺术价值。传承和创新使潍坊风筝既有娱乐、运动方面的实用性,又有造型、绘画方面的艺术性。
  ⑴为使解说词句式协调,请你改写“材料1”画线句中的一句,使它与另一句句式一致。(1分)
  ⑵请结合“材料1”“材料2”简要概括潍坊风筝的三个特点。不超过20字。(3分)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42分)
  (一)阅读古诗,完成5-6题(5分)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注】:这首五绝作于元和十一年(816),白居易因上书论平相遇刺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