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课时,约7310字。
20 赤 壁 赋
教学目的:
1、掌握诵读要领,熟读并背诵课文;
2、积累并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常识和词语,归纳整理文言知识;
3、揣摩文中意蕴深刻的句子,体会本文感情的变化和景、情、理水乳交融的特点;
4、理解本文对人生意义的议论,体味作者达观的情怀,并学习作者超脱的人生态度;5、比较拓展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后赤壁赋》。
重点难点:
1、反复诵读中理解文中所含的人生态度和语言的哲理意义;
2、学习本文“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和形象的语言特点,以及景情理交融的特色。
教学设想:三课时
n 第一课时:以“读”为主,读中成诵,把握文意;
n 第二课时:以“赏”为主,提倡赏读,悟解文旨;
n 第三课时:以“议”为主,总结积累,提高悟境。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自读,扫除阅读障碍;
2、以“读”为主,整体把握文意,掌握诵读要领;熟读全文。
教学过程:
一、温习并导入
1、温习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文忠。四川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北宋伟大的文学家,书画家。工诗擅词,开词之豪放一派,对后代影响深远。其作视野广阔,风格豪迈,个性鲜明,意趣横生。其散文因汪洋恣肆,明白畅达,想像丰富,成就卓越,有“浑涵光芒,雄视百代”之誉。有《苏东坡集》《东坡乐府》由于屡遭贬斥,作品往往流露出达观放任,忘情得失的思想。
文艺全才――
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石钟山记》《喜雨亭记》《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惠州一绝》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为豪放词的创始人:《水调歌头》《念奴娇》
书法-为宋初四大书法家:苏黄(庭坚)米(芾)蔡(京,襄)
绘画-“朱竹”别具一格
文学理论-提出写文章要如“行云流水”的文艺观。
2、导入: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