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8490字。

  重庆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圭表”是古代汉族科学家发明的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由“圭”“表”两个部件组成,直立于平地上测日影的标杆和石柱,叫做表;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叫做圭。。
  远古时的人们,日出而作,日没而息,从太阳每天有规律地东升西落,直观地感觉到了太阳与时间的关系,开始以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来确定时间。但这很难精确。据记载,三千年前,西周丞相周公旦在河南登封县设置过一种以测定日影长度来确定时间的仪器,称为圭表。这当为世界上最早的计时器。
  和日晷一样,圭表的应用原理同样来自于光的直线传播性质。
  很早以前,人们发现房屋、树木等物在太阳光照射下会投出影子,这些影子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于是便在平地上直立一根竿子或石柱来观察影子的变化,这根立竿或立柱就叫做“表”;用一把尺子测量表影的长度和方向,则可知道时辰。后来,发现正午时的表影总是投向正北方向,就把石板制成的尺子平铺在地面上,与立表垂直,尺子的一头连着表基,另一头则伸向正北方向,这把用石板制成的尺子叫“圭”。正午时表影投在石板上,古人就能直接读出表影的长度值。
  经过长期观测,古人不仅了解到一天中表影在正午最短,而且得出一年内夏至日的正午,烈日高照,表影最短;冬至日的正午,煦阳斜射,表影则最长。
  于是,古人就以正午时的表影长度来确定季节和一年的长度。譬如,连续两次测得表影的最长值,这两次最长值相隔的天数,就是一年的时间长度,难怪我国古人早就知道一年等于365天多的数值。
  通过进一步研究计算,古代汉族学者还掌握了二十四节气的圭表日影长度。利用圭表和日晷,人们将每年日影最长定为“日至”(又称日长至、长至、冬至),日影最短为“日短至”(又称短至、夏至)。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的昼夜时间长短相等,便定为“春分”和“秋分”。在商朝时只有四个节气;到了周朝时发展到了八个;至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落下闳、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这样,圭表不仅可以用来制定节令,而且还可以用来在历书中排出未来的阳历年以及二十四个二节令的日期,作为指导汉族劳动人民农事活动的重要依据。
  古人的智慧果然让人人叹为观止!
  (资料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人早就直观觉察到太阳与时间之间存在某种关系,慢慢学会了以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来确定时间。
  B. 三千多年前,周公旦发明了圭表,古人发明圭表这种天文仪器的目的就是度量日影的长度。
  C. 圭表中的“表”指的是直立于平地上测日影的标杆或石柱,测量表影的长度,就可知道时辰。
  D. 圭表中的“圭”指的是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刻板,它能方便人们随时直接读出表影的长度值。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先从圭表的名称及其主要构件着笔,接着简要分析了其产生的背景。
  B. 文章在论证圭表的悠久历史时,采用了例证法,举出了现存河南登封的圭表这一有力物证。
  C. 文章指出圭表的应用原理与阳光的直线传播性质有关,而古人或是通过阳光投影发现这一性质的。
  D. 文章用较多文字列举了圭表的广泛应用,这些应用基本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列,言之有序。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人的智慧让人叹为观止,有了圭表后,想要知道时属一天之内的哪一时辰,只要测量表影即可。
  B. 根据圭表,实际上人们只要连续两次测得表影的任意相同值,就能知道一年的时间的长度。
  C. 根据古人的理解,一年中夏至日正午表影最短,此时太阳最高;冬至日正午表影最长,此时太阳最低。
  D. 只要有了圭表,古代人就可以制定节气,而节气的由少到多,则能说明古人对圭表应用的不断开发。
  【答案】1. A    2. B    3. C
  【解析】
  1. 试题分析:B项,“目的就是度量日影的长度”不当,圭表的目的在于通过度量日影以确定时间。C项,“测量表影的长度,就可知道时辰”不当,还要测量表影的角度,才能知道时辰。D项,“随时直接读出表影的长度值”不当,由原文可知,不可以随时,圭正南正北方放置,只能读出日影正北时的表影长度值。
  2. 试题分析:B项,“现存河南登封的圭表”不当,由原文“据记载,三千年前,西周丞相周公旦在河南登封县设置过一种以测定日影长度来确定时间的仪器,称为圭表”可知,河南登封设置圭表是历史记载,并非现在仍有实物。
  点睛: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选项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
  3. 试题分析:A项,“只要测量表影即可”不当,由原文可知,圭表需要阳光才可测量,不是任何时候都有表影可测。B项,“只要连续两次测得表影的任意相同值”不当,由原文“连续两次测得表影的最长值,这两次最长值相隔的天数,就是一年的时间长度”可知,应是连续两次最长值。D项,“只要有了圭表,古代人就可以制定节气”不当,由原文“利用圭表和日晷,人们将每年日影最长定为……”可知,需要硅表和日晷才能制定节气。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青狮
  何休
  “三十夜的火,十五日的灯。”
  在别处,元宵十五闹花灯,在禾村,作兴的是狮灯,因狮子是森林之王,大家深信狮子能镇邪送福。狮灯分红狮与青狮,面具颜色为红色的是红狮,青色的是青狮。红狮代表友善,青狮带着杀气。扛红狮,来意是向宝地求几个钱谋生,请多关照;扛青狮,那是我凭真本事跑江湖,贵地有高人不服,请随时赐教。
  正月十五清晨,当打禾坪里扎下一队竖有“李”字大旗的舞狮队时,整个禾村却沉默了。
  锵,锵锵!狮子出巡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