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270字。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课标解读:
  课标原文: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逻辑起点: 散文的特点 ;什么是语言的表现力?
  逻辑重点:文章怎样体现散文特点?怎样的语言具有表现力?
  逻辑终点:能根据散文特点选材,语言富有表现力
  难度要求:理解、运用
  课时数:1——2节
  教材分析:
  《昆明的雨》是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散文,本单元的文章或写人或写景,但字里行间都饱含着作者深挚的情感。作者汪曾祺在这篇散文中,用他特有的江南小令般的平淡而有味的语言,记下自己青年时代的足迹,倾诉着对昆明的雨的喜欢与怀念。从内容上来说浅显易懂,但从写作手法上来说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
  学情分析:
  绝大部分学生基础很差,没有主动思考的习惯,阅读积累较少,阅读内容科普类居多,文学素养低,掌握的现代文阅读专用词汇少,学习本篇文章需从点到面的演示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关于雨的诗句:志南和尚、贺铸、韩愈、余光中、戴望舒
  同样都是雨,传达出不一样的情,我们一起去看看汪曾祺先生“昆明的雨”有什么特点?(逻辑起点)
  二、课堂学习
  补充写作背景:汪先生是江苏高邮人,为什么写的却是昆明的雨?
  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了7年,这在他一生中是一个重要时期。在昆明,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许多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还结识了后来与他相知相爱的施松卿。对于有着强烈家乡情结的作者来说,昆明无异于是他的第二故乡。
  汪曾祺73岁生日时曾作诗一首:“往事回思如细雨,旧书重读似春潮。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忆儿时。”晚年汪曾祺的诗文书画中,也随处可见他对故人、故土、故事的魂牵梦绕的怀念之情
  自主学习(预习反馈):
  1、 文章中哪句话最能表达作者情感,为什么?
  我想念昆明的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