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2640字。

  黄冈市2018年春季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题(36分)
  (一)论述类文本的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国气质指的是一个大国基于其文化传统和长期的行为特征而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个性、风范和气度。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他的气质是怎样的呢?
  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在世界上有文字记栽的历史中,中国是所有国家中有最长的连续历史的国家。而且,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与其他文明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是: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就是一场不曾停息的长跑;而其他的文明,有的消失了,比较好的也只是接力赛。欧洲文明的发展就像是接力赛,第一棒是希腊文明,第二棒是罗马文明,第三棒是中世纪基督教文明,接着是近现代欧洲文明。可以说,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的历史底蕴之深厚,是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这也使中国的大国气质更稳定、更具有持续性。
  中国的大国气质包含着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极其丰富,中国哲学非常关注变易发展、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物极必反、整体联系、生化曰新等问题。中庸是中国传统中最典型的思维方式。“中庸”最早是孔子在《论语》中提出来的范畴°《论语》中说:“中庸之为择其至矣乎!”它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执两用中,不走极端;一是无过无不及避免追求平和;三是得时勿失,时不我待,追求时中;四是允执其中,保持平衡;五是有原kl地折衷。’中庸的思维方式至今对中国人都有重要影响。有序性与整体性密切联系是中国哲学,年.堆的基本特性之一。顺序而生、循序而动是天人共有的规律,只有因循于此,才能有天地万物的和谐生成。所以,有序性的发展趋向是与和谐性的价值理想相协调的。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是塑造其大国气质的重要因素。
  中国的大国气质隐含着中国人鲜明的行为方式。中华文明綿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它植根在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中国人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义,志以天下为芬”;强调“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强调“失信不立”、“一诺千金”;强调“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强调“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等等。这对中国的大质形成都有重要影响,并体现在中国的大国气质中。
  从总体上看,中国所表现出来的大国气质是:以和为贵而不愿树敌,求稳而非激进,顺势而变而非逆势而行。
  (摘编自熊光清《中国大国气质的基本禀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个大国的气质必然有其悠久的历史传统,有其相对稳定的个性、风范和气度。
  B.中国是所有国家中历史最最长的国家,因此,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C.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和传统中庸的思维方式联系紧密,是塑造中国大国气质的重要因素。
  D.从中国人独特的行为方式中催生出独特的价值体系,着对中国的大国气质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由“大国气质”这一概念说起,从而引出后文对“中国的大国气质”的分析论述。
  B.第二段用比喻、对比的论证方法,阐述了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中国大国气质的独特性。
  C.文章采用层进式结构,从历史底蕴、思维特点、行为方式等方面来逐层深入地展开论证。
  D.文章善用引证,大量的经典名言警句,为作者论证其观点提供了充实而有力的论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一个大国没有其文化传统和长期的行为特征,那么它就谈不上有什么大国气质。
  B.中国的大国气质沉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这使中国的大国气质更稳定,更具持续性。
  C.只有遵循顺序而生、循序而动这一天人共有的规律,才能有天地万物的和谐生成。
  D.中国所表现出来的“以和为贵”的大国气质,源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行为方式。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依稀荷塘
  李建臣
  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荷塘,让我神往多年。
  当我跨入清华校门时,第一个愿望便是尽快一睹荷塘的风采。
  记得当时班上有个同学,带了一台海鸥相机来为大家拍照,成了全班焦点。七嘴八舌之后,几个拍摄点便确定下来。一是工字厅,建于乾隆年间,雕梁画栋如翚斯飞,门楣高悬咸丰御匾;二是清华学堂,德国古典建筑范式,青砖红瓦廊柱白墙,清华教育发端之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