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1000字。
宣城市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高二语文试卷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的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务必在答题卡背
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选择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所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
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后,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后真相,是指在新媒体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与客观事实相比,个人的情感和信念更能影响舆论的走向。有人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后真相时代,人们不再对事实感兴趣,只是追随个人感受。当今时代,新媒体技术使信息传播日益直观化、去中心化,受众面对海量信息时往往不明真相甚至不问是非,这为网络谣言的传播提供了温床。
过去,谣言主要以口耳相传的人际传播为主,当谣言的内容迎合了受众的某些心理时,它就会在一定范围快速传播。今天,互联网技术正以“连接一切”的力量构建新的传播模式,它不仅重构了个体之间的关系网,而且通过“连接”和“聚合”的方式为个体赋权,使社会成员都能参与公共事务讨论,海量信息借助互联网技术“井喷”式地传播开来。当谣言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传播时,就能造成远比口耳相传时代更大的社会轰动效应。
调查发现,目前我国网民群体中青少年网民所占比重较大,接受过民所占比重较小,网民往往容易被一些煽动性较强的网络谣言所蒙蔽,并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参与网络谣言传播。同时,群体心理学和从众行为研究表明,群体中大多数成员的行为、观点往往会对个体成员施加压力,从而强化其从众行为。受网络压力的影响,网民往往没有能力也不愿详尽调查某一热点事
件背后的真相,而是习惯于遵从群体的感性判断,宣泄对热点事件的情绪。
解决网络谣言问题,一种思路是从技术层面入手。网络技术虽然助长了谣言传播,但也为核实信息、阻断谣言传播提供了手段。例如,对于虚假新闻这种典型的网络谣言表现形式,脸谱公司表示,将在德国推广虚假新闻过滤工具。由于这类技术对于过滤虚假新闻、阻断网络谣言传播具有积极作用,将来可能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技术过滤有助于在较短时间内减缓网络谣言的蔓延。其实,一些网络谣言之所以能够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是因为它们在某些方面迎合了部分网民的心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整个社会的心理状况。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谣言的传播在某种程度上是社会现实问题的反映。因此,阻断网络谣言,既要靠技术手段屏蔽谣言,也要深入探究网络谣言传播背后的网民心理、社会心理。在多元价值、多元利益、多元诉求相互碰撞的今天,面对形形色色的网络谣言,我们要深入观察和思考,既要靠技术解决网络谣言传播问题,又要着力解决各种社会现实问题,铲除网络谣言传播的社会土壤。
(选自解冰《有效应对网络谣言须双管齐下》,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新媒体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个人的情感和信念完全取代了客观事实,影响左右
着舆论的走向。
B不管是口耳相传的人际传播,还是借助互联网技术传播,往往都是谣言内容迎合了受
众的某些心理。
C群体心理学和从众行为研究表明,很多网民在明知信息虚假的情况下,也会为了宣
泄情绪散布谣言。
D推广虚假新闻过滤工具,可以过滤虚假新闻、阻断网络谣言传播,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
网络谣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解释“后真相”概念,不仅巧妙提出了要论述的问题,也为后文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提供依据。
B列举网民群体青少年比重大,接受到高等教育的比重小,意在从心智和知识方面探索
谣言传播的深层原因。
C论证解决网络谣言问题,文章既谈到技术层面,又谈到处理好现实问题、铲除谣言传播土壤的社会层面。
D对于网络谣言,文章先交代其产生的背景,接着逐层论述不同时代的传播方式,最
后提出了解决方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信息传播的直观化、去中心化,受众对海量信息不明真相甚至不问是非,是滋生网
络谣言的主要原因。
宣城市高二语文试卷第2页(共10页)B如果谣言不是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传播,那么可能就不会造成比口耳相传时代大许多
的社会轰动效应。
C在一个群体中,个体成员往往会受到大多数成员的行为、观点对其施加的压力,从而强化其从众行为。
D只要深入探究网络谣言传播背后的网民心理、社会心理,用技术手段屏蔽谣言,就
可以避免谣言出现。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蓝袍先生陈忠实
父亲选定我作他的替身去坐馆执教,其实不是临时的举措,在他统领家事以前,爷爷还活着的时候,就有意培养我做为这个“读耕”人家的“读”的继承人了。只是因为家庭内部变化的缘故,才过早地把我推到学馆里去。
读书练字,自不必说了,对我是双倍地严格。尤其是父亲有了告退的想法之后,对我就愈加严厉了,那柳木削成的木板,开始抽打我的手心,原因不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