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7320字。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经济学如此解释供给侧
余丰慧
①几乎所有生活水平的差别都可以归因于各国生产率的差别——一即每一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数量的差别。。
②一个国家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其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世界各国生活水平的差别是惊人的。根据2015年7月1日世界银行公布的人均国民总收入(GNI)数据,2014年,美国人均收入为55200美元,中国人均收入为7380美元。这种平均收入的巨大差别反映在生活质量的各种衡量指标上:高收入国家的公民比低收入国家的公民拥有更多电视机、更多汽车、更多的营养、更好的医疗保障,以及更长的预期寿命。
③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水平的变化也很大。从历史数据来看,美国人均收入每年增长2%左右(根据生活费用变动进行调整之后),按照这个增长速度,每35年翻一番。在过去一个世纪中,美国的人均收入增长了8倍左右。
④用什么来解释各国在不同时期生活水平的巨大差别呢?答案非常简单。几乎所有生活水平的差别都可以归因于各国生产率的差别,即每一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数量的差距。在那些每单位时间工人能生产大量物品和劳务的国家,大多数人享有较高生活水平;在那些工人生产率低的国家,大多数人必须忍受贫困的生活。同样,一个国家生产率的增长率决定着其平均收入的增长率。
⑤生产率与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是简单的,但它的意义却是深远的。如果生产率是生活水平的首要决定因素,那么,其他因素就应该是次要的。例如,有人想把20世纪美国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归功于工会或最低工资法,但真正的原因却是他们不断提高的生产率。另一个例子是,一些评论家声称,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收入增长放缓是由于来自日本及其他国家日益激烈的竞争。但事实上是,真正的敌人不是来自于国外的竞争,而是美国生产率增长速度的放缓。
⑥生产率与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对于公共政策也有深远的影响。为了提高生活水平,决策者需要通过让工人受到良好的教育、拥有生产物品与劳务需要的工具并获取最好的技术,从而提高生产率。
⑦因而,在考虑任何一项政策如何影响生活水水平时,关键问题是这项政策如何影响人们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中国供给侧改革的全部内容和全部意义。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所有生活水平的差别都可以归因于每一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数量的差别。
B. 一项政策如何影响人们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是考虑这项政策如何影响生活水平的关键。
C. 只要是工人能生产大量物品和劳务的国家,那么这里的人就一定会享有较高的生活水平。
D. 20世纪美国工人生活水平提高的真正原因是有了工会或是出台了最低工资法。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紧扣生产率的问题,着重论述了生产率与生活水平之间的重要关系。
B. 文章第②段采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来说明世界各国生活水平的差别是惊人的。
C. 文章第⑤段用美国和日本的生产率作对比,来说明生产率是生活水平的首要决定因素。
D. 文章最后一段呼应标题,表明作者认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对中国供给侧改革意义重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各国生产率的差别可以用来解释绝大部分国家之间和不同时期中生活水平的巨大差别。
B. 如果生产率是生活水平的首要决定因素,那么,其他因素就应该占据次要地位。
C. 决策者通过让工人受到良好的教育等措施,提高了生活水平,因而提高了生产率。
D. 作者认为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收入增长放缓的根本原因是美国生产率增长的放缓。
【答案】1. B 2. C 3. C
【解析】
1. 试题分析: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A项,以偏概全,原文第一段为“几乎所有生活水平的差别”,选项中为“所有生活水平的差别”。C项,或然变必然,原文第四段为“在那些每单位时间工人能生产大量物品和劳务的国家,大多数人享有较高生活水平”,选项中加了“只要……就……”。D项,曲解文意,原文第五段分析到,20世纪美国工人生活水平提高的真正原因是他们不断提高的生产率。
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 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比如本题A以偏概全,D项曲解文意。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C项,原文第五段没有用美国和日本的生产率作对比,而是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举了“20世纪美国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和“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收入增长放缓”两个例子。
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比如本题C项,因果倒置,原文第六段为“为了提高生活水平,决策者需要通过让工人受到良好的教育、拥有生产物品与劳务需要的工具并获取最好的技术,从而提高生产率”,“提高生活水平”是结果,“提高生产率”是原因。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小时的故事
[美]凯特•肖班
大家都知道马拉德夫人的心脏有毛病,所以在把她丈夫的死讯告诉她时是非常注意方式方法的。
是她的姐姐朱赛芬告诉她的,话都没说成句,吞吞吐吐、遮遮掩掩地暗示着。她丈夫的朋友理查德也在她身边。
要是别的妇女遇到这种情况,一定是手足无措,无法接受现实,她可不是这样。她立刻一下子倒在姐姐的怀里,放声大哭起来。当暴风雨般的悲伤逐渐减弱时,她就独自走向自己的房里,不要人跟着她。
正对着打开的窗户,放着一把舒适、宽大的安乐椅。全身的精疲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