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新课改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册晨读周练
第01周+晓月暂飞高树里.doc
第02周+几度隔山川.doc
第03周+岁岁金河复玉关.doc
第04周+明日又逢春.doc
第05周+西楼望月几回圆.doc
第06周+楚云沧海思无穷.doc
第01周晓月暂飞高树里
每天晨读
星期一:读经典诗文
宿石邑山中①
韩翃
浮云不共②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
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③隔在数峰西。
[注释] ①石邑:县名,故址在今河北获鹿东南。②不共:不与。③秋河:指天上银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石邑山的迷人景色。一、二句写傍晚投宿所见山之景。“浮云不共此山齐”写高空飘忽浮动的白云也飞升不到山的顶端,以浮云来烘托山直插云霄的气势。次句“山霭苍苍望转迷”写暮色苍茫,使山峦变幻莫测。“望转迷”描绘出暮色中的山峦幽深神秘、变化莫测的特点。正因为山高云绕,暮色苍苍,才使人产生“望转迷”的感觉。“迷”字暗示夜幕来临,诗人将在山中投宿。后两句写拂晓行于山中所见。“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写拂晓时分,踏上行程,透过参天大树看见明月高悬,随着峰回路转,明月有时突然隐藏到浓密的树林中去了,天上的银河被阻隔在几座山峰的西面。“暂”字恰切准确,明月暂时被树林遮蔽,随着山路的曲折回转,明月还会跃出树丛。“飞”字给画面增添了动感,这两句写景意境幽美,画面有层次有节奏。此诗截取暮宿和晓行两个画面,表现了石邑山的美丽景色,景中又寓含着感情,意境幽美。
星期二:诵美文时文
闲置的鸟笼
李明纯
我有一个用细竹枝做成的正方形鸟笼。这种朴拙的小小鸟笼,现在已经很少见了,市面上所售清一色的是铁丝鸟笼,造型常见有屋形或圆形,看起来冷冰冰,毫无美感可言。
这个鸟笼,从买回来以后,便一直是空着的。我爱鸟,每每看到闲置在后阳台的空鸟笼,一股想养鸟的冲动总会强烈地撞击我的心。一次又一次,我强压下这种自称的想望,宁可任这个美丽的鸟笼孤单寂寞地独守在后阳台,也不愿再因自己的私心,而让珍爱的鸟儿身陷囹圄了。
婚后第一年,母亲买了一间不足四坪的小套房给我们,除了一套卫浴外,还有一个约半坪大的小阳台。我在阳台上种满了绿色植物,又兴匆匆地买来一个细竹枝鸟笼,里头关了一只俗称“青池仔”的小水鸟。
这只体态娇小的水鸟,从鸟园带回来以后,始终惊惶地拍着翅膀,在笼子里横冲直撞,企图逃走。将鸟笼在阳台上安置好,它仍是不改初衷,拼命拍扑着翅膀。我暂时不去看它,想让它慢慢镇定下来)但是穿过玻璃门,拍翅声仍毫不间断,我开始担心它会伤了自己。
入夜了,它虽然早已筋疲力尽,但一样拼命撞击着囚禁它的牢笼。我无计可施,只好在清晨打开笼上的小门,放它重返高阔的天空。到现在,我还清楚记得它鼓着小小的双翼,兴奋扑向蓝天时的翠绿背影。
它头也不回地飞走了,我却觉得一股失落感重重袭来,于是很快又买了一只美丽的相思鸟。
这只相思鸟虽然不像先前那只青池仔那么惊慌怕生,但只要我走近阳台,还是会害怕得拍扑着翅膀,乱冲乱撞,好似我是一只面目狰狞的恶猫。我只好躲在门后,偷偷欣赏它可爱的身影。
第二天清晨,当我还缩在棉被里赖床时,突然扬起一阵美妙的啼声,我和先生面面相觑,不能确定是否它在唱歌。我悄悄下床,攀在浴室里的小窗上偷偷往阳台看去,没错,是它正抬头挺胸高声鸣啭着,我高兴极了,心想它大概已经适应新环境了吧。
但就在我开始做着在鸟鸣声中醒来的美梦时,它却在第二天晚上冻死了。抚着那僵硬的小小身躯,我伤心不已。“这种鸟太娇弱了。”先生安慰着我,接着又带我去鸟园挑了一对水蓝色的小鹦鹉回来。
这种人工抚育的鹦鹉,一点都不怕生,即使我就站在笼子旁,它们一样泰然自若地依偎着。我很高兴可以和它们这么亲近,顿时冲淡了不少失去相思鸟的悲伤。
但这两只小鹦鹉似乎是有计划地先赢得我的信任,暗地里却悄悄进行逃亡计划。我虽见过它们啮咬细细的竹枝,却不以为意,以为它们只是淘气好玩而已,就像它们总喜欢将饲料乱撒,惹得楼下的邻居按铃抗议一样。想不到,一个寒气凛冽的早晨,我一跨进阳台,早已是鸟去笼空。
自此之后,我不曾再养过鸟。去年一时冲动又买回一个相同样式的鸟笼,想养鸟的心一度蠢蠢欲动,但终究是沉淀下来了。既然爱它,又何忍以这方寸樊笼囚禁它?我豁然开通,宁可走出屋外,仰头追逐枝头上轻灵蹦跳的小小剪影,再也不愿成为看守牢笼的狱卒了。
鸟笼,就让它这么一直空着吧。
[精要指导]
这篇《闲置的鸟笼》是对与我们自我生命相关的“鸟”的生命形态的咏灭与追问。咏叹的是鸟对自由的追求,追问的是人应怎样理解、善待其他的生灵。空鸟笼,就让它这么一直空着吧。婉曲地表达作者真正爱鸟之心,真是恰到好处,水到渠成。文字冲淡而平实,缓缓写来,自有韵味。
星期三:记精品成语
摩肩接踵
[释义]摩:接触;接:接着;踵:脚跟。肩挨肩,脚碰脚。形容人多拥挤。
[故事]晏婴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外交家。后人称他为晏子。
有一年,晏子出使楚国。楚王见他身材矮小,很看不起他。在晏子入城时,楚国命人不开城门正门,只开侧门,以小门来影射侮辱晏子。晏子见此,笑着对接待官员说:“我出使了许多国家,进门都走大门。今天来到楚国,没想到狗门大开,既然访问狗国,只好从狗门入内了。”接待官员一听,忙赔礼道歉,命人打开城门迎接晏子入城。
楚王看着面前矮小的齐使,故作惊讶地说:“哟,齐国没人了吗?怎么派这样一个人出使我国呢?”
晏子不卑不亢地说:“我们齐都临淄街道纵横,百姓一家挨一家,不在几万户之下;大伙张开衣袖就能遮住太阳;众人挥汗一把就像下一阵雨;街上人来人往,肩擦后,脚跟脚,怎能说没人呢?至于派我来楚国,是齐国的规矩所造成的。
第02周几度隔山川
每天晨读
星期一:读经典诗文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①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②,几度③隔山川。
乍见翻④疑梦,相悲各问年⑤。
孤灯寒照雨⑥,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⑦,离杯惜共传⑧。
[注释] ①云阳,县名,县治在今陕西泾阳县西北。馆,即旅舍。韩绅,一作韩升卿。宿别,同宿一夜而别。②江别:即言相隔之远。③几度:这里指几年。④翻:反而。⑤年:年纪,年龄。⑥寒照雨:即照寒雨。室内的孤灯照着窗外的秋雨,使人感到一股逼人的寒气。⑦明朝恨:指天一亮又要分别。⑧传:指传杯换盏。
[赏析] 这是一写离愁别绪的诗。作品表达了在战乱年代偶遇故友时喜出望外的心情及惜别的感伤,抒发了人生漂泊、世事难料的沧桑之感。诗先从上次的离别重逢疑为梦境,写出了这次相会的意外和难能可贵,淋漓尽致地抒发了悲喜交集的心情和神态,正因为这两句诗表达了这种情景下人类共同的典型心理,所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颈联和尾联写客馆叙谈的情景,诗人避实就虚,只以景象渲染映衬,以景寓情。孤灯、寒雨、湿竹、浮烟,生动传神地渲染出凄迷冷清的气氛,烘托出惨淡悲凉的心境。全诗中间四句,语极工整,写悲喜感伤,笼罩寒夜,几乎不可收拾。但最后两句,却能轻轻收结,略略冲淡,表现出诗人运笔自如,重抹轻挽的笔力。
星期二:诵美文时文
老树
吴冠中
犹如大多数画家偏爱古树一样,我也酷爱老树,每到一地,总要打听附近有什么古老的大树没有,说有,不见到是不甘心的。有一个省里管文物的同志说,他曾想下工夫调查,编一本省内的老树志,为老树建立档案。这想法太有意思了,我衷心祝愿他真能搞成。
有一回,在武夷山林场,人说二十一里外高山上有一棵参天大树,大得出奇,无法形容,于是我和几个同道便非去看一看不可。细雨濠濠,在坡陡路滑的杂树丛生的小道上爬了所谓二十里,终于在一个山谷的入口处见到了这棵确乎是硕大无比的老树。它满身桠杈,每一桠杈也有普通一棵松树般粗壮,我们围着它团团转,彼此不相见。它像座山雕似的镇坐丛林中,丛林都匍匐在它的膝下,用写实的手法是难以表现其真实的,从任何一面都无法表现它所占领的立体空间。天光被它遮掩了大半,我们被笼罩在阴暗中,凄凄惨惨戚戚,四周全无生人气息。突然,轰隆一声雷,暴雨欲来,我们急急忙忙奔逃下山去。
我爱老树,不是为了珍视它的年轮,说穿了是爱其形象苍劲之美。我跑到海南岛、鼓浪屿、西双版纳、南宁……寻找大榕树,那虬曲的躯干,层层垂挂的气根,可以让写实的画家无穷无尽地探索,可以予抽象派绘画以不尽的启发。苏州西园和拙政园等处都有老迈多姿的紫藤,文徵明手植的紫藤依然生意盎然,当秋冬叶落后,缠绵的枝条不正像是张旭的草书吗?四川多黄桷树,大黄桷树便是村长、镇长。是故人送别的十里长亭,是劳动人民的露天茶社……没有大黄桷树的地方似乎历史就短,根底就浅,那里就少传说和掌故。“斜阳古柳赵家庄”,古老的村庄里总应有自己的古柳、自己的大黄桷树或别种老树。奉节的街尾有一棵硕大的黄桷树,它一屁股坐镇于交通要津,遥对着三峡夔门,不让路。往来车辆行人不敢撞它。西非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市中心有一棵丰茂的大榕树,仿佛是国家的象征、人民的骄傲,各种旅游明信片中都有它的雄姿,汽车停到它的脚下便成了儿童玩具似的。在太行山里我也见过这么硕大的一棵槐树,它坐镇在一个村落中,是它孕育了村落呢,还是村落后迁来求它保卫?谁也说不清。村里人多起来,住不下了,要砌屋,有人想锯掉这棵既占地皮又碍交通的老槐树。老大爷说他祖辈锯过,锯子一拉,树流血了,于是停下来,从此就再也没人敢去碰它。北京郊区有不少大银杏,二十多年没去大觉寺了,忘了其间的一切情况,但却记得里面有一棵巨大的银杏。戒台寺有一棵九龙松,提到戒台寺,我首先想到的便是那棵九龙松。天坛及中山公园,里面大桕树威林,但并不给我太深的印象。这些老树似乎姿态彼此有些类同,像衣冠楚楚的文武百官,唯唯诺诺而缺乏独特的性格。帝王之家的树木中,我很喜欢白皮松。白皮松亮堂,干枝上色块斑驳,淡青粉绿是主调,偶问微红,突然又会闪出几处墨黑的笔触,那是枯死的断枝,衬托干枝显得更加通体透明,最是油画的好题材。它分枝潇洒,曲折,多韵律节奏感,而松针分布匀衡,疏而漏,筛下星星阳光,满地婆娑。故宫、景山、团城、北海、颐和园、十三陵……都拥有高大壮实的白皮松,有几棵最华贵的都曾享有过皇帝的年俸呢!松柏长青,爱松者必爱柏,古柏太多了,别的按下不表,单说苏州郊外光福镇司徒庙里有四棵汉柏,名日:清、奇、古、怪。这四棵汉
第03周岁岁金河复玉关
每天晨读
星期一:读经典诗文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①复玉关,朝朝马策②与刀环③。
三春白雪归青冢④,万里黄河绕黑山⑤。
[注释] ①金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的伊克吐根河。唐时于其地设金河县。玉关,玉门关。②马策:马鞭。③刀环:战刀柄上的环。④青冢:王昭君墓。⑤黑山:在呼和浩特市境内。
[简介] 柳中庸,名淡,生卒年不详,河东(今山东永济县)人,与柳宗元同族,做过洪州户曹参军的小官,是个不遇于世的人物,其七言绝句颇具特色。
[赏析] 这是一边塞军旅诗,写军人长期戍守边关,不能及时回家的怨情。主旨虽是写边愁,但却没直接说出,而是寄情于篇外。诗的前两句写军旅行踪不定,生活单调:时而金河,时而玉关,陪伴战士的只是马鞭和刀环,后两句承前两句,在自然风景中暗示人的行动,以空间与时间对举,含蓄地表现了征人转徙四方的辛苦,其凄凉可想而知。全诗没着一个“怨”字,然而通过“岁岁”“朝朝”等词语就把战士长征不返,辗转边塞,思家怨愤之情,溢于言外,从而表达了诗人对守边将士生活的深切关心和同情。
星期二:诵美文时文
感动
何立伟
和十几年前的那一次游西湖不同,这一回我是坐在游船上,在澄澄的湖水里留连。
风微微地吹到脸上身上,只觉得寒意沁人,让人想到古代背着书和剑的游人,其时也是这般感受到江南初春的凉凉的意绪。于是这风就不是来自那一线淡淡的蓝色的苏堤,是从遥遥的远古吹来的,是翻动书卷一般翻动怀古心情的西湖三月的风。
游船擎着澄碧的湖水,犁着浸在水里的天上的浮云,慢慢地前行。柴油发动机的哒哒的声音衬得西湖的晨仿佛有无限的广大。有水鸟的叫声从头顶的瓦灰的天空掉下来,好比一颗莲子掉到湖里,什么时候就会冒出一大朵惊艳的莲花来似的。导游叫人们看那岸边,说是已经桃红柳绿了。烟波迷蒙里细细望去,果然,春天躲藏的地方叫人找着了!
坐船游西湖同在岸上游西湖,不同之点我看就在于我们坐在船上做了这天下美景的观众。有了一点距离后反而眼前之景更加美轮美奂,朦胧而且稍稍地有了一点诡秘一个漂亮女子在没有成为你老婆之前,她就是这么迷住你的。十几年前我是在岸上游走,于是成了画中人。这一回我是在船上赏画,西湖的绣卷在我眼前徐徐展开了她的清丽之美。这是一个方面,从另一方面说,她的清丽之美也是蜜汁一样徐徐流进我的心里了。人和景就是这么互相交融、彼此照应的。人和景,永远都有一种深情的契约。
上岸,对,上岸。三潭印月。上岸小憩。这小小岛的四面也仍是水。就仿佛这小小的岛不是岛,而是泊下来沽酒的船。柳枝绽着星星的绿,风吹来真是痒痒的拂着面了,叫你觉得春天的手指比你的爱人还要温柔许多。我还没有吃早饭,就在这岛上冲了一碗西湖藕莼。真是好吃得不得了。里头还放了糖桂花,又甜又滑,而且香得如同这碗中搅动了一阵醉醉的熏风。这西湖,一土、一石,正好比这藕莼一样,叫你甘味再三。
复又回到船上,滑入泱泱的波心。十几年前我来西湖,那时站在岸上看湖心里的船,心里想着下一回要在船上看西湖之美。此刻我在船上,看着桃红柳绿的岸上游人点点,觉得那种画中之美也是同样令人神往。西湖之美是可以深入进去,又可以跳脱出来的。无论怎样,她都让人眷恋忘情。
十几年前游西湖的时候,我还经常在报端上发表一点诗。因为那时候我还是个有诗情的人。现在呢?诗情是肯定荡然无存了。不过即便这样,此时此刻,我在船上,船在西湖的波心上、或湖的波心在上帝的手掌上,我觉得我心里还是涌动了一种东西,这东西可以用死灰里的火来形容,也可以用感天动心来形容。当然,所有的形容都不完全。这心里的东西也还是太过复杂。
没有办法啊,这西湖太叫人抵挡不住了。
[精要指导]
《感动》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景与情自然交融,如风行水上,月映泉中。且文字精致、用喻工巧,阅读时应细细把玩、品味。《感动》这篇写景抒情散文,是以写西湖美景为主要内容的。自古以来有关西湖美景的文章很多,且大多以直接写景为主,但本文写作角度不同,它从自己两次游西湖的不同感受入笔,通过比较,突出西湖的美景,从而抒发对西湖的喜爱之情。而作者用“感动”一词,说明“这西湖太叫人抵挡不住了”。
文章写两次游西湖,方式不同,感受不同。第一次游西湖行于岸上,这次坐在船上;从感觉上看,后者比前者更朦胧诡秘。两次游览,并不平分笔墨,而是以这次为主,重点写这次游览的情景。随着作者的行踪,我们眼前会浮现出作者坐在船上,听着水鸟的叫声,欣赏着岸边的桃红柳绿,坐在船上做了这天下美景的观众的画面。西湖的清丽之美是蜜汁一样徐徐流进了“我”的心里了。人和景互相交融、彼此照应,如风行水
第04周明日又逢春
每天晨读
星期一:读经典诗文
除夜宿石头驿①
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②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注释] ①石头驿:在今江西新建县赣江西岸。②支离:本指形体不全,这里指流离多病。
[简介] 此诗写于诗人晚年任抚州(今属江西)刺史时期,这时他正寄寓石头驿,可能要取道长江东归故乡金坛。
[赏析] 这首诗写除夕之夜诗人寄寓旅舍的孤独凄凉之情。“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写除夕之夜,自己孤零零地借宿在旅馆中,举目无亲,只有一盏灯,与自己相伴。“独”字突出诗人的孤独凄苦,一灯相伴,自然想起眼前的处境:“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万里”不是实指石头驿与金坛的距离,而是就心理距离说的。“一年将尽”“万里未归”构成对仗,悠远的时间与广大空间对照,自有一种百感交集的感慨存在。“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写诗人追忆往事又回到现实的自我嘲笑。飘泊转徙,宦海沉浮,病骨支离,理想难实现,怎能不感到可笑?“笑”字包含着无奈、辛酸,也暗含着对现实的不平之气。尾联“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写得更加沉重。除夕夜待岁,可前景只能是一年老似一年,一年不如一年的凄惨命运。结尾,给人以压抑感,诗人的愁苦心情更加沉重。
星期二:诵美文时文
春冰
刘心武
春水中,浮动着春冰。
整个水面结成冰板,在我看来,犹如本是清凉的眸子,却盖上了浊翳,但那是严冬的癖好,惟有大雪降临时,冰面覆雪,那硬冷的面目,改变为柔和的韵律,稍慰心臆:不过融雪的日子里,冰面往往又变得坑洼不平,雪消冰在,色灰颜粗,望去更令人心里发堵。
冰化水活春消息,但春的漾漾绿水中,往往浮着些残冰,犹如少女脸上的雀斑,在我看来,实在是焕发着比春水还要浓郁的春氲。
春水中的春冰,边缘往往是薄而透明的,给人一种婴儿小舌的稚嫩感,仿佛在舔着春水,享受着母怀般的温暖呵护。
水气是水的缕缕精魂么?那么,冰是什么?是水的冬眠,水的
第05周西楼望月几回圆
每天晨读
星期一:背经典诗文
寄李儋①元锡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②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③,邑④有流亡⑤愧俸钱⑥。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⑦望月几回圆。
[注释] ①李儋(dān):字元锡,曾官殿中侍御史,为作者朋友。②黯黯:暗淡失色的样子。③思田里:意谓希望退隐家园。④邑:指滁州属境。⑤流亡:流离失所的贫民。⑥俸钱:官吏的薪金。⑦西楼:作者的滁州寓所。
[赏析]此诗作于唐德宗兴元年(784),时作者在滁州刺史任上。诗中表达了与友人别后的思念和盼望,抒发了国乱民穷给自己造成的内心矛盾和苦闷及关心民生疾苦的情怀。诗是寄赠友人的,因而先从叙别开头,即景勾起往事,有欣然回忆的意味,而以花开一年比衬,则不仅显出晨光迅速,更流露出别后境况萧索的感慨。次联写个人苦闷之情:国家和个人的命运都难以预料,即使面对这大好春光,诗人也感到百无聊赖,一筹莫展。“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一联,表达自己未能尽到守土安民责任的内疚和对官场的心灰意冷之情。这两句历来为人称道,主要是因为诗人诚恳地披露出了一个清廉正直的官员的思想矛盾苦闷,真实地概括出一种有志无奈的典型心情,最后一联又转入友人的期盼。诗人在如此矛盾的心情下,急需友人的慰勉,因而他十分希望好友能早日来访。诗首尾呼应,气韵融贯。
星期二:诵美文时文
废园外
巴金
晚饭后出去散步,走着走着我又走到这里来了。
从墙的缺口望见园内的景物,还是一大片欣欣向荣的绿叶。在一个角落里,一簇深红色的花盛开,旁边是一座毁了的楼房的空架子。屋瓦全震落了,但是楼前一排绿栏杆还摇摇晃晃地悬在架子上。
我看看花,花开的正好,大的花瓣,长的绿叶。这些花原先一定是种在窗前的,我想,一个星期前,有人从精致的屋子里推开小窗眺望园景,赞美的眼光便会落在这一簇花上。也许还有人整天倚窗望着园中的花树,把年轻人的渴望从眼里倾注在红花绿叶上面。
但是现在窗没有了,楼房快要倾塌了。只有园子里还盖满绿色,花还在盛开。倘使花能够讲话,它们会告诉我,它们所看见的窗内的面颜,年轻的面颜,可是,如今永远消失了。花要告诉我的不止这个,它们一定要说出八月十四日的惨剧。精致的楼房就是在那天毁了的,不到一刻钟的功夫,一座花园便成了废墟了。
我望着园子,绿色使我的眼睛舒畅。废墟么?不,园子已经从敌人的炸弹下复活了。在那些带着旺盛生命的绿叶红花上,我看不出一点被人践踏的痕迹。但是耳边忽然响起一个女人的声音:“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我回头看,没有人。这句话就是在惨剧发生后的第二天听到的。
那天中午我也走过这个园子,不过不是在这里,是在另一面,就是在楼房的后边。在那个中了弹的防空洞旁边,在地上或者在土坡上,我记不起了,躺着三具尸首,是用草席盖着的。中间一张草席下面露出一只瘦小的腿,腿上全是泥土,随便一看,谁也不会想到这是人腿。人们还在那里挖掘。远远地在一个新堆成的土坡上,也是从炸塌了的围墙缺口看进去,七八个人带着悲戚的面容,对着那具尸体发愣。这些人一定是和死者相识的罢。那个中年妇人指着露腿的死尸说:“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以后从另一个人的口里我知道了这个防空洞的悲惨故事。
一只带泥的腿,一个少女的生命。我不认识这位小姐,我甚至没有见过她的面颜。但是望着一园花树,想到关闭在这个园子里的寂寞的青春,我觉得心里被什么东西搔着似地痛起来。连这个安静的地方,连这个渺小的生命,也不为那些太阳旗的空中武士所容。两三颗炸弹带走了年轻人的渴望。炸弹毁坏了一切,甚至这个寂寞的生存中的微弱的希望。这样地逃出囚笼,这个少女是永远见不到园外的广大世界了。
花随着风摇头,好像在叹息。它们看不见那个熟悉的窗前的面庞,一定感到寂寞而悲戚罢。
但是一座楼隔在它们和防空洞的中间,使它们看不见一个少女被窒息的惨剧,使它们看不见带泥的腿。这我却是看见了的。关于这我将怎样向人们诉说呢?
第06周楚云沧海思无穷
每天晨读
星期一:背经典诗文
登楼寄王卿①
韦应物
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②。
数家砧杵③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
[注释] ①王卿:作者的朋友,名不详。卿,是对人的尊称。②踏阁二句:写和王卿两地相隔,不能一起登楼游赏的遗憾。阁,险峻处架木通行的道路。恨不同:恨不能同登。楚云,作者在楚地,沧海,指王卿在海滨。③砧杵:捣衣石的捣衣木棍,这里是砧杆声。古代在裁制冬衣前,布帛须先经捣制,因此砧声是秋声中最富代表性的声音。
[赏析] 这是一首怀念友人之作,前两句直抒胸臆,“恨不同”与“思无穷”将离愁别恨和盘托出。“楚云沧海”意境阔大,给人以离恨绵绵、思念茫茫的感觉。后两句将“恨不同”与“思无穷”寄托于景物描写中,是以景寓情。“数家砧杵秋山下”,这一句从听觉,用传统的表述离情的意象“砧杵”之声来表达难耐的孤寂之感和思念之情。最后一句从视觉上,写极目远望所见到的景象,点染了一幅荆榛苍苍、烟雨茫茫的图画,意境阔大而迷离。渲染出诗人内心深处由离情别恨而引发的无边的惆怅和迷惘。这两句诗虽字字作景语,却又处处是情语,字字不离眼前的实景,而又字字扣诗人的心境。
星期二:诵美文时文
三游华山
贾平凹
华山是天下名山,我在西安住十多年了,却还没有去过一次。今年四月里,筹备了好几天,终于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去了。一到华阴,远远就看见华山了,矗立群山之上,半截在云里镶着,似露非露,像罩了一层神光灵气。趋着那个方向走去,越走越不见了华山,铁兽似的无名群山直铺了几里远的荫凉。树木一片一片的,偶尔从树林里漫出一条河来,河里却全都没水,满是石头,大的如一间房的模样,小的也有瓮大的、盆大的、枕大的。颜色一律灰白,远远看去,在绿树林之下,白花花的耀眼,像大地之间忽然裸露了一条秘密。这便将我吸引过去,置身在那里,先觉得一河石头,高高低低,密密疏疏,似乎是太杂乱了,慢慢地便看出它乱得有节奏,又表现得那么和谐。本是一片死寂的顽石,却充满了运动和生命,这使我惊奇不已,高兴得从这块石头上跳上那块石头,从那块石头上看这块石头的阴、阳、暗,不停地在石隙之间跑动出没,竟没有再往华山去,天到黄昏便返回了。
到了五月,我又去了一趟华山。直接搭车在桃枝站下来,步行七里赶到华山入谷口,忽见谷外有一处院落,很是好看,便抬脚进去,才知道这是华山下名叫“玉泉院”的寺庙。院内空庙无人,数十株几搂粗的大树,全部遮了天日,树下的场地上,有着深深浅浅的绿,如铺了一层绿茸茸的地毯。坐上去,仰头看见太阳在树梢下碎纸片大的空隙激射,低眼儿看身下的绿,却并不是苔藓,是一种小得可怜的草,指甲盖般方圆,袭五个七个瓣,伏地而生,中有数十个针尖大小的花蕊,嫩黄可爱。用手去抠,草不能抠起,手却染成浅绿。这小草一棵挨着一棵,延续到草场边上的斜砖栏上,几乎又生成在树的根部,如汗毛一般。我太喜欢这种环境了,觉得到了最好的环境,盘脚坐起,静静地听着自己的呼吸。忽见后面的朱红格门推开了,出现几个游客。再看时,一条曲径,直从那边的花坛旁通去,不知那里又有了什么幽境,只见那路面碎石铺成了光影落下,款款如在浮动。我就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