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6道小题,约10160字。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时间:120分钟   分值:120    
  一、现代文阅读(26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遥
  当儿媳妇表露出分家的念头时,孙玉厚老汉早想到要把他们小两口从这一大家人中解脱出来。他看得出来,少安有本事在双水村出人头地;只要儿子立在众人面前,他孙玉厚脸上也光!可要是不分家,少安被一大家人抱累着,有翅膀也难飞起来!
  当然,分家以后,他的负担就更重了。但算一算,剩下五口人,他能维持。花销主要是上学的
  兰香。眼下他不指望少平撑起这个家一一只要自自己能劳动,就让他小子自顾自闯世事去吧!
  他想,即使他过几年不中用了,两个儿子也不会丢下他不管一一他的儿子他知道,现在趁他还能在山里挖,就尽量给娃们腾出几年时间,让他们各自凭本事去踢腾上一番……
  对孙玉厚老两口来说,分家已经成定局。
  但是孙少安已经习惯于在家庭中扮演保护人的角色。他不是不知道,分开家,他和秀莲能
  把光景日月过得热火朝天。可他父亲那里不会有什么起色一一当然,全家人倒不至于再肚子。
  唉,从农村的社会来看,儿子成家后和父母分家,是很自然的;可从自己的感情方面说,实在
  是难以接受啊!
  孙少安太痛苦了。晚上吃完饭,他常常在黑暗中胡乱地向罐子村的方向遛达很长时间他不由地回潮到遥远的过去……是的,最艰难的岁月也许过去了,而那贫困中一家人的相亲相爱是不最也要过去了呢?
  这天晚上,秀莲在新家给他炒了一大碗鸡蛋,烙了几张油饼,她不让他回父母那里吃饭,硬要他在这里吃一一似乎专意让他先尝尝分开家以后的滋味!
  少安顿时怒不可遏一一秀莲不理解他的心情了!他立刻把妻子臭骂了一通,把门使劲一掼,回父母那里吃饭去了,把痛哭流涕的的秀莲一个人丢在新窑里。
  母亲疑惑地问他:“秀莲怎没过来?"少安端起饭碗,一话也没说。
  “是不是闹架了?”父亲沉下脸问。
  少安往嘴里扒拉着饭,仍然没吭声。
  玉厚老汉给老伴使了个眼色,少安妈立刻解下腰里的围裙,急急忙忙出了门一一她要赶到
  新地方去看个究竟。不一会,少安妈就回来了,生气地责备儿子;“你太不像话了!”
  “怎啦?”玉厚老汉已经认定是儿欺负了秀莲,火气十足地问老伴。
  “秀莲说少安今儿个出了一天砖,怕他熬坏了身子、给他在那面单另做了点吃的,死小子不
  吃就算了,还把人家骂了一顿……”
  少安妈说着,便收拾起一点饭,又出门给秀莲送去了。孙玉厚对低头吃饭的儿子吼着骂道:
  “鬼子孙!人家好心待你,你为什么要骂人家?”
  孙玉厚索性丢下碗不吃饭了。他手颤抖着挖了一锅旱烟,勾着头蹲在脚地上,像遭受了一
  次沉重的打击,脸痛苦地抽摘着。
  少安仍然一句话也没说,狼吞虎咽地吃完饭后,就悄无声息地出了门,径直走到自己烧砖窑的土场子里,闷头打起了砖坯。
  月亮从东拉河对面的山上探出了头,静静地凝视着大地。从山梁上传来一阵飘忽的信天游一一这是贪心劳动的田五,还在山里磨蹭着不回来……
  孙少安头上冒着汗气,索性把长衫子掉甩在一边,光膀子干起来了一一似乎要用这挣命般的劳动把他心中的烦闷舒散出去……
  老汉左思右想,觉得这件事不能再拖了。再拖下去,说不定一家人要结冤仇哩!
  玉厚老汉随即又想:二小子已经长大成人了,这实际上等于是他和他哥分家,他不回来不合情理!
  于是,他“叭叭”两下把烟灰在鞋帮子上磕掉,开门去找他弟孙玉亭;他要让玉亭给少平写封信,托开邮车的金俊海顺路捎到黄原,让少平赶快回家来!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体裁特征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对孙少安心理、动作的描写,表现了他习惯做家庭顶梁柱的孝顺、善良和无私,他因不忍丢下全家老小自立门户而痛苦。
  B.小说对孙少安打砖坯时头上冒汗气、甩掉长衫子光着膀子干活的细节描写,表现了一个不愿向生活和命运屈服的硬汉和挑战者形象。
  C.小说中对孙少安以劳动排解内心痛苦时的月亮和飘忽的信天游的环境描写,烘托了人物形象,带有浓郁的感情色彩和乡土特色
  D.这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节选部分以新时期中国农村的社会转型为背景,以分家事件为核心,表现了孙少安与父母的相亲相爱。
  2.节选部分写到的孙玉厚老汉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
  3.少安在全家解决温饱问题以后可不可以与父母分家,你有怎样的看法?谈谈你的具体理由。(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在“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节目时代,“中国诗词大会”以优雅的方式脱颖而出。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雨露的源头活水。诗词大都比较凝练,朗朗上口。阅读诗词,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阅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