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7720字。

  江西省五市八校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互联网+”已经被纳入顶层设计,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随着智能手机和3G网络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给传统村落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互联网+村落文化”模式将是有效、可行和必行的新途径。。
  建立基于虚拟收藏社区的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构建“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为了实现文化资源的供应和村民的需求有效对接,必须积极运用数字化技术改进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建立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通过网络调查、大数据抓取等手段分析公众的文化需求,将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中的虚拟藏品打造成有吸引力的数字文化产品,在虚拟交往过程中传递传统文化精髓,延续文明的火种。虚拟藏品主要是指传统村落中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文化遗产数字化复本,具体包括村落古建筑,生活器物、家谱文书、宗教器物以及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采用3D激光扫描技术,逼真再现藏品的色泽等形态特征,通过移动互联网生动展示传统村落的文化遗产,将虚拟展示和线上交易相结合,从而帮助村民实现居家就业。
  建立基于虚拟家族社群的传统村落文化传承平台,构建“互联网+家谱文化”新模式。家谱是以父系家族世系为中心,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的文献,是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在中国漫长的宗族社会历史中,家谱不仅是维系家族稳定的重要档案,也是村落原住民文化基因的图谱序列。为了方便村民收集和利用家谱文献,建议运用“互联网+”思维将家谱文献数字化,建立基于虚拟家族社群的传统村落文化传承平台。
  历史上,乡贤曾长期充当乡村意见领袖角色,村民经常向乡贤们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新乡贤能激活和发挥乡贤的文化“黏合剂”功能,提高村民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通过基于虚拟家族社群的传统村落文化传承平台,新乡贤和村民可以对自己的家谱进行展示、晒家规和家风、设立家族文化论坛等,家族成员之间也可以通过评论、转发等各种形式展开互动。通过线上线下活动相结合,实现虚拟家族社群的运营。
  建立基于用户创造内容的新媒体传播平台,构建“互联网+村落旅游”新模式。应充分利用“两微一端”新媒体的互动性、自主性、传播迅速和大容量等优势,为每一个传统村落设计一个符合本村实际情况和需求的手机APP应用,手机APP的服务对象分为两类:一是本村村民,二是游客。在这个APP中,可专设一块产品推荐区,村民在这里推荐自产农产品并进行售卖,这个推荐会链接到微店中,也可以通过微信平台进入,并通过微信二维码便捷地传播和分享。
  对于游客来说,通过APP展现出的是一一个智慧乡村。同时,游客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购买村民自产农产品,预约农家乐,等等;游客也可以通过APP尽情享受“数字旅游”“智慧旅游”的便捷快乐。
  (摘编自刘灿姣《我国传统村落文化保护须用好“互联网+”》)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的建立,将能够使村民的需求和文化资源的供应实现有效对接。
  B. 把传统村落中具备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的文化遗产变为数字文化产品,就可使传统文化的精髓得到传递。
  C. 以父系家族世系为中心的家谱,不仅是一种文献和历史图籍,更牢固维系着中国家族的稳定。
  D. 传统村落文化建设中曾经遇到的一系列难题,在“互联网+村落文化”模式中将得到解决。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一段论述了“互联网+村落文化”模式出现的相关政治背景及技术方面的支持。
  B. 文章从公共文化服务、家谱文化、村落旅游三方面,论述了为何构建“互联网+村落文化”模式。
  C. 文中写到与村民有关的家谱文书、宗教器物等内容,意在说明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中常见的虚拟藏品的构成。
  D. 在阐述构建“互联网+村落旅游”新模式时,文章从村民和旅客的角度论述了手机APP具有的巨大功用。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3D激光扫描技术和移动互联网将传统村落中的文化遗产,进行虚拟展示和线上交易,帮助村民实现居家就业。
  B. 传统村落文化传承平台,使村民通过展示家谱、设立文化论坛等形式实现家族成员间的互动成为可能。
  C. 新乡贤在“互联网+”时代下,能够充分发挥文化的“黏合剂”功能,提高村民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D. 为传统村落设计手机APP应用,建立村民和游客之间的紧密联系,是构建“互联网+村落旅游”的一种手段。
  【答案】1. A    2. B    3. C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B项,偷换槪念,由文中“虚拟藏品主要是指……的文化遗产数字化复本”可知,“变为数字文化产品”的是“文化遗产数字化复本”,而非“文化遗产”:同时也曲解文意,由文中“将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中……传递……”可知,只是“在虚拟交往过程中传递传统文化精髄”;C项,缺少限定语,文中有“在中国漫长的宗族社会历史中”。D项,说法绝对,文中“将是有效、可行和必行的新途径”,并不表示所有问题都会得到解决。
  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B项,“论述了为何构建‘互联网+村落文化’模式”错误,应该是“论述了如何构建‘互联网+村落文化’模式”。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和文中的观点。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C项,“能够充分发挥文化的‘黏合剂’功能”扩大了范围,质文是“新乡贤能激活和发挥乡贤文化的‘黏合剂’功能”。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老猫
  季羡林
  ①老猫虎子蜷曲在玻璃窗外窗台上的一个角落里,缩着脖子,眯着眼睛,一副寂寞、凄清、孤独、无助的神情。
  ②我从小就喜爱小动物。同小动物在一起,别有一番滋味。它们天真无邪,率性而行;有吃抢吃,有喝抢喝;不会说谎,不会推诿;受到惩罚,忍痛挨打;一转眼间,照偷不误。同它们在一起,我心里感到怡然、坦然、安然、欣然。
  ③十四年前,我养的第一只猫,就是这个虎子。它刚到我家来的时候,比老鼠大不了多少,蜷曲在狭窄的室内窗台上,可活动的空间好像还很大。它并没有什么特点,仅只是一只最平常的狸猫,身上有虎皮斑纹,颜色不黑不黄,并不美观。但是异于常猫的地方也有,它有两只炯炯有神的眼睛,两眼一睁,还真虎虎有虎气,因此起名叫虎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