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9130字。
  成都实验中学2015级高考模拟考试试卷(二)
  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经学漫谈
  汉代的《诗经》学,有今文派古文派之分。齐人辕固生、鲁人申培公及燕人韩婴三家所传诗是今文派,鲁人毛亨作《诗故训传》,是古文派。西汉时,齐鲁韩三家都是诗学界的权威;毛诗初先只在民间传授,东汉著名学者郑众、贾逵、马融、郑玄等大力提倡毛诗,郑玄写了《毛诗传笺》,毛诗开始流行。陆德明《经典释文》说“自郑笺既行,而齐鲁韩三家遂废”,这是事实。但郑笺与毛传常有出入,亦互有得失。郑玄笺诗除文字训诂外,偶亦借题发挥,感伤时事,和毛传仅仅局限于文字训诂有所不同。
  魏晋以来的学者,对毛传郑笺的优劣意见不一,争辩历数百年无定论。实际上,毛传郑笺所不同者主要还是文字训诂方面的问题,至于宗奉小序、主张美刺则是相同的。唐孔颖达著《毛诗正义》,汇集了魏晋南北朝学者研究《诗经》的成绩,很有参考价值;但孔颖达恪守“疏不破注”的原则,对毛郑说诗的分歧只作弥缝,不加判断。应该说,《诗经》学从汉到唐,大都没有越出毛传郑笺的范围。到了宋代,方才获得革新。欧阳修、郑樵、王质等对毛郑的说诗开始怀疑,欧阳修作《诗本义》,郑樵作《诗辩妄》,王质作《诗总闻》,攻击诗序,驳难毛郑,有披荆斩棘的功绩;至朱熹《诗集传》出,为宋代《诗经》学的革新开创了局面。
  1.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汉代的《诗经》学,有今文派古文派之分。西汉时,今文派流行,到了东汉,古文派取代了今文派的地位。
  B. 迷信毛传郑笺,谨守小序,因循守旧,不能提出新说,《诗经》学的研究从汉代到唐代几乎没有新的突破。
  C. 魏晋以来的学者,对毛传郑笺的优劣一直争论不休,其实意义不大,因为二者除文字训诂方面不同外,其余基本一致。
  D. 唐代孔颖达所著《毛诗正义》融冠群言,包罗古义,内容丰富,对《诗经》学的真伪分辨很有参考价值。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一匹马两个人
  迟子健
  一匹老马拉着两个老人,朝二道河子方向走。
  马是瘦马,走起路来就难免慢慢腾腾的。两个老人,是一对夫妻。老头子跟老马一样瘦,老太婆则像个大树墩一样胖。他们都是小眼睛,是那种懒得睁开的、老是处在半梦半醒间的小眼睛,尤其是老太婆。因而有的时候,马觉得老太婆是没长眼睛的人。
  二道河子离他们居住的村庄有二十里路。这条路,马不知走了多少趟,也不知走了多少年,只记得以前背上吃了主人数不清的鞭子。马还记得,他们的儿子第一次被人用手铐带走时,哪怕是走在没有辎重的平道上,它也要挨上几十道鞭子。而他第二次戴着手铐被人带走后,他们对它则温情多了,夜里不忘了喂点豆饼给它吃,女主人还常常用一把刷子给它理鬃毛,仿佛把它当成了他们的儿子。
  同以往一样,坐在车辕的男人垂着头袖着手打盹,车尾的老太婆则躺着睡觉。他们不用担心马会走错路,因为去二道河子只这一条路。他们也不用担心马会受惊,因为这个季节没有其他的车辆过来。马呢,它知道两个人都在迷迷糊糊地睡,所以它若遇见笔直的路段时,也抽空打一下盹,它老是觉得累。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 开头一段如特写镜头,把读者带入悠远的情境中,让读者对老马、老路有初步认识;同时引领全文,使文章显得有章法。
  B.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两位老人“懒得睁开的、老是处在半梦半醒间的小眼睛”显示出他们生活的懒散和内心的空虚。
  C. 老头子垂着头袖着手打盹儿,老太婆躺在车尾睡觉,老马也抽空打个盹儿,这些描写都为老太婆出现意外和没及时察觉埋下伏笔。
  D. 在朝村庄走去的路上,作者细腻地刻画了老头子和老马深深自责又责怨对方的心理,这这使他们的形象更加鲜明。
  E. 本文讲述了一匹马和两个人的故事,老人和老马相伴的平静生活被一块石头突然打破,情节简单,语言质朴,却耐人寻味。
  5. 小说讲述的故事“凄凉但不乏温情”,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节前夕,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4名受访者进行了一项专题调查。
  一:
  “每年腊月廿九下午是我和爸爸贴春联的时间,从我记事起到现在,一年都没有落下过。”河北唐山姑娘杜一然(化名)回忆说,北方的冬天很冷,有时她贴春联手都冻木了,但父女俩还是忙得不亦乐乎,浆糊都要刷上好几遍,让春联粘得尽量牢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